“地质+生态”让矿山“华丽”蜕变

满目疮痍、寸草不生、富含重金属的山体肆意裸露,泥石流时有发生……

两年前的大宝山多金属矿矿山就是这样的“惨不忍睹”!

治理前

两年后再次走进矿山,这里已是绿草如茵,山花在风中摇曳,地表水顺着新修建的排水沟缓缓流到山下,“大宝山多金属矿矿山现在又成了真正的宝山了。”

2018年11月,由四川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队承担的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石门坳范围一期)项目通过验收,得到参评专家一致好评,并作为经验在当地复制推广。

大宝山多金属矿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境内,采矿权面积为2.9073平方千米。在五十多年的规模开采中,加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的民采民选活动,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经查,大宝山矿山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呈强酸性,PH值达到3.85,一般的植被很难成活,矿山地处粤北南岭山区,山高坡陡,相对高差300~700米,属于不稳定边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且矿区内的水源均为酸性,不能用于施工和植被灌溉,当地用水需要到10多千米外的地方去拉水回来。

矿山恢复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中土壤修复是最复杂的一种技术。该队结合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特点,通过分析研究,采取生物修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选用植物对重金属矿渣进行固化作用,减少其释放流失问题。二是选取微生物来减少重金属溶出,促进植被生长。三是进行土质修复,加入碱性材料,改良基质。四是运用工程修复,通过截排水和关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发现,严重的土壤酸化,已使富含的金属硫化物形成酸性盐土。为此,他们将改良土壤治理区土壤的强酸性这一难题作为重点攻关。多次派人向农业、土壤、化学方面的专家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咨询和请教,并在小面积土壤反复试验后再大面积推广。

最开始植被成活率不到60%,经过不断优化,反复研究改良配方,最终将土壤改良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入客土之中,作为种植基质,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搭配模式进行综合改良,保证了植被的成活率,当年植被成活率即达到了85%以上,土壤pH值也恢复到7.0左右,由强酸性转换为中性。

治理后

至此,裸露的山体重新恢复了绿色,呈现勃勃生机。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也顺势得到有效遏制,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成功经受住了多次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的考验,经过三年养护期,逐步形成了自维持、不退化的植被系统。□

网站编辑: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