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独特的选秀制度大揭秘

提起做皇帝,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好啊!尤其是男人,梦想着后宫佳丽三千,想想都幸福,可是也不是所有皇帝的女人都漂亮,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普通人也越来越多的可以了解我们之前不一样的历史,近年来公布了一些清朝皇后皇妃的老照片,我们发现有些人长得确实还不如普通人,甚至有些丑陋,我们不禁要问:她们是如何选秀进去的呢?清朝选秀有啥要求吗?所谓“选秀”,就是给清朝皇帝和皇室子弟选择妻室和宫女的 独特方法,最早是从顺治帝开始的。


最初,清朝皇室的择偶并没有订制,为了巩固政权,联络盟友,多选择与蒙古的王公大臣联姻,比如我们熟悉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还有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但是年少的顺治帝不是很喜欢她,是他产生了废后的想法,两年后顺治帝找个一个借口,说她是罪臣多尔衮半包的婚姻,决定废除她的皇后之位,决定自己亲自挑选皇后,命令在王公大臣和蒙古贝勒子女中慎重挑选,这个指令改变了清朝皇族的婚姻方式,扩大了联姻范围,这就是最初的选秀制度。

其实选秀不仅仅是为皇帝选择妻室,还有就是为宫中选秀宫女,宫女是在内务府包衣三期,就是皇帝的奴隶中选择,她是一年一选,另一种就是我们熟悉的针对八旗女的选秀进宫,这是每三年一选,满汉藏八旗女子里,13到17的女孩子必须参加选拔,选中的留在宫中,或成为皇帝的妃嫔,或赐予皇室子孙做妻室,没有选中的赐返回家,自行婚配,如果在年龄里没有选秀进宫,或者在选秀前私定终身,则重罪,乾隆年间对选秀制度进一步完善,没有选秀的女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阅选,必须下一次参加选秀,否则也是重罪。

清宫从顺治年间开始一直到光绪末期废除,一共举办了80多次的选拔,可以是选秀制度,贯穿了清朝的始终。


这么一场大的选秀是如何进行的呢?一般来说从各地选秀进宫的女子,由所在的旗营选派护送,乘坐骡子车进北京,路费朝廷统一发放,到达北京后,在本旗参领的安排下住宿吃饭,然后参加排车,就是进宫的顺序,一般都是按照满藏汉的序列进行,因为清朝是重视满藏,歧视汉族,宫中后妃的亲戚排在最前头,后面是复选的女子,最后才是新选的秀女,她们各位顺序中,又按照年龄大小就行排序,秀女们乘车进入皇宫,傍晚时候进入皇宫的神武门,每辆车上都有两个灯笼,灯笼上都写有某地某旗某之女的标志,下车进过顺贞门前往御花园、体元殿等地接受阅选,阅选之人一般都是皇帝皇后太后。选中的将她写有姓名形式等信息的牌子留下,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叫做撂牌子,由太监领出宫,此后可以自行婚配了,选中的也不一定能进入皇宫,还有复选,复看,考查刺绣等技艺,或者留宫中住宿观察她体态容貌等。

清宫选秀的标准是什么呢?容貌是第一选吗?其实不是的,首席是范围,清朝皇室的选秀,是针对八旗子女选拔的,平民是没有机会的,其次,外貌并不是通行证,有可能还是你落选的因素,越是漂亮的女子对皇帝诱惑越大,有可能使得皇帝沉迷于酒色,影响朝政,不仅太后反对,大臣也不同意,因为皇帝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是国家首脑,做的决定,关乎国计民生。清朝选秀真正的标准则是门第和品德,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皇帝也讲究门当户对,皇帝结婚不仅仅是个人的婚姻,也是对他巩固政权的需要,品行指的是有母仪天下的姿态,又孝慈、宽仁、顺德、不急不躁,通情达理,其中门第是第一选,品行是第二,如果出身又好,品德也高尚,那就是你的福气了,比如乾隆的第一个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贵族,又温良淑德,温柔贤惠,那是幸运的,如果是光绪帝的皇后,也是后来的隆裕太后,众所周知,很难看,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凭借无人可敌的出身,弥补了她的缺陷,那就是你的运气不好了。


清朝选中的秀女,以皇后最尊贵,皇帝要以隆重的婚娶大典迎娶进宫,最主要的就是进宫的路线,要从大清门,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外门,抬进来,依次进入天安门、午门,直到后宫,其他人则要从神武门进,于是有没有走过大清门是衡量宫中地位的尊卑,我们知道慈禧也是选秀进宫的,但是没有走过大清门,是她很大的遗憾,她的儿媳妇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是从大清门进宫的,因为和慈禧关系不好,不受慈禧待见,慈禧经常找她的不是,有一次她忍无可忍说了一句话,请给媳妇留点颜面,媳妇是从大清门进来的,这刺激了慈禧的痛点,在同治帝死后没有多久,她也被迫自杀了。

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来生不在帝王家,好多女孩都有一个美梦,假如进入豪门,我一定是风光无限,如果我穿越到清朝做皇后等等,电视剧毕竟是骗人的,真正的宫中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普通人的婚姻,都不好过,更何况是帝王家,刚刚看完《红楼梦》,对此更加深有体会,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人生不需要很多钱,我只希望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足以。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是小司,感谢你的阅读,祝你好运,喜欢的可以关注点个赞,有你的支持,我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