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张洪俊:不忘初心,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见习记者 罗焕辉

“我就是在张会长的动员下从北京回来的。”长汀县新桥镇罗坑村党支部书记黄平原本在北京做副食品生意,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我的动员下,目前有5个北京的乡贤回到长汀支持家乡的事业发展。”近日,在罗坑村,市人大代表张洪俊告诉记者,他一直动员在北京经商成功的乡贤回长汀发展,黄平就是其中一位。

张洪俊,1990年开始在北京经商,从创业之初的几个人到形成了北京“长汀调料一条街”,乡亲在他的带领下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的张洪俊把事业重心转向了家乡,作为北京市长汀商会会长,他不仅以身作则回到长汀支持家乡的事业发展,还动员外出的优秀乡贤回乡进行二次创业,担起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责任,为家乡的新一轮发展做贡献。

“不爱自己的父母、家乡,何以爱党爱国。”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汀人,张洪俊时刻关注家乡的一举一动。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从为贫困村铺路修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再到全市农村乡镇率先实施的亮绿美工程,都有他出钱出力的身影,北京长汀商会在他带领下共捐资3880余万元,他个人也为公益事业总计捐款200余万元。2018年回到长汀后,张洪俊不仅捐钱捐物,还主动参与到家乡的公益事业中去,“叶花庵那条400多阶的大理石路就是前段时间在我的主持下新修的。”

“我们有这么多乡贤在京经商,农产品的销路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人和地。”回来后,张洪俊发现人都往城里跑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农田也大面积抛荒。摆在张洪俊和黄平这些乡贤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把人、土地和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去年我们引进了100多亩的脐橙,50多亩的小龙虾种苗基地。”黄平说,他现在要把村里的抛荒地流转起来,再充分利用村里的瀑布等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把钱和人都引进来,帮助村民实现增收。张洪俊说,每每和黄平他们聊到这些问题时都让他更加坚定了动员在外乡贤回乡发展这件事,“乡亲们在外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现在急需突破二次创业的瓶颈,乡村振兴为我们打开了突破口。”

从老家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家乡,张洪俊的回归肩负着父老乡亲的深切期盼,“唯有履职尽责才能不辜负这一份深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担任人大代表的14年时间里,他围绕百姓关切的热点、难点,深入基层、群众、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旅游城市的建议》《加大抛荒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等一系列建议,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