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成体系到制度化,宋代如何通过辍朝制度稳定统治政权?

文:墨客说文史

宋朝时期的辍朝制度涉及方面广泛,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重要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涉及丧礼辍朝、式假辍朝、国祭辍朝。但天气变化异常,皇帝和皇室身体有恙或是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并不属于辍朝制度部分。辍朝制度中的丧礼辍朝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辍朝制度的主体。

一方面,辍朝制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皇帝长时间辍朝,就会对政治事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难以稳定人心;另一方面,辍朝制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辍朝制度被作为一种礼制制度使用时,有利于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和维系与他国外交。

一、宋朝朝会制度简述及辍朝制度的定义

朝会在古代泛指诸侯和朝臣等人进朝面见君主,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在宋代,朝会制度被纳入宾礼之中。朝会制度主要包括大朝会,常朝和入閤,长起居和百官大起居等内容。

据记载,大朝会最早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的元旦时,在大庆殿崇元殿举办的,那时朝会的礼仪制度被初步制定。后经历朝历代修改完善,渐趋成熟,在宋神宗元丰元年时才固定下来。即“元旦、五月朔、冬至大朝会,有司设御坐大庆殿,皇帝接受百官朝贺”的固定缀朝制度形式。

常朝即百官常参视朝。入閤仪制度形式较为简单,至南宋时已不胜北宋。常参起居是指宋朝皇帝每日视朝,近臣朝见。百官大起居是北宋初年所沿袭的唐代制度。

辍朝的定义即是停止上朝,其范围并不局限于大臣的丧礼,还指皇帝停止临朝听政。辍朝还有其他别称为:不视朝、废朝、避殿、不坐等。

辍朝并不是指皇帝停止处理国家政治事务,只是停止群臣朝见皇上的仪式。在辍朝期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皇帝依然会在后殿正常处理事务。

在皇家国戚、重臣等人物去世、生病,国家重要时节和天气异常等情况下,皇帝会辍朝。

宋朝大行丧的辍朝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太祖丧,这一时期是开国初期,丧礼制度并不是完备,只是在举丧之时辍朝五日;第二阶段是宋太宗丧,这一时期的宋朝大行丧的制度基本成形。第三阶段是宋真宗丧;这一阶段宋朝大行丧的制度已经成熟;第四个阶段南宋时期宋高宗丧时,对前一阶段的大行丧制度进行完善总结。

二、宋朝辍朝制度的变迁

宋朝时期的辍朝制度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化的辍朝模式,另一方是非制度化的辍朝操制度。

制度化的辍朝制度主要是下几种情况:丧礼辍朝、式假辍朝、国忌辍朝、国祭国祀辍朝。非制度化的辍朝一般是因为天气现象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皇帝的个人原因以及一些皇室大臣身体有恙等一些突发情况辍朝。

制度辍朝一般是对前朝辍朝制度沿袭以及总结逐渐所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辍朝制度。而非制度辍朝由于影响因素复杂繁多且多变,以及各朝代统治者不同而主观上导致有不同朝代的辍朝制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具有阶段性。

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其国家正处于开国之初,有着开拓疆土、繁泛生息和安定百姓的国家重任,因而这一时期的辍朝制度不稳定且不完善。

这时的皇帝对于政事非常勤恳,每日都要赶赴长春殿视朝,很少会因为皇帝个人原因辍朝,只有在国家祭祀,皇室大臣丧礼时才会辍朝。在这一时期,不论国家祭祀是大是小辍朝时间都很短,只简单的辍朝一日。宗室丧的辍朝礼制规定严格,宗室丧的辍朝礼例为:“齐衰亲辍朝五日,大攻亲辍朝三日,小攻亲和缌麻亲都是辍朝一日”。

这时官臣辍朝是由官品和官职两方面决定的。由此可知,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的辍朝制度并未真正形成,只有一个简单的雏形。

宋真宗时期,政局渐趋稳定化。檀渊之盟之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处于发展时期。宋朝的辍朝制度由此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宋朝大行丧的辍朝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大臣丧辍朝的制度基本沿袭前朝,所不同的只是节度使丧的辍朝是一日或二日不定。在这一时期,气象变化开始对辍朝制度产生影响,宋真宗曾下诏在极寒酷暑时放朝,改为令式。

宋仁宗、宋英宗时期,恢复了宋太祖和宋太宗每日视朝的制度,到宋英宗时期仍被沿用。在大行丧方面也是沿袭前朝,并改变了辍朝天数,这时,宋朝大行丧的辍朝制度已经成熟。

宋仁宗时期,气象使诏令有了新的不同,但还没有因天气原因而辍朝,只是在大雪时做了改为常朝的新规定。如若天气过热,皇帝会在后殿视事,后改为前后殿不坐。

宋神宗之后的北宋基本沿用每日视朝制度。大臣丧的辍朝除继承宋仁宗的制度外,还进行了一些改动。天气严寒时是否视朝也沿袭了后殿视事的前制。

南宋时恢复了御前殿制度,御前殿视朝继续沿用,但到南宋后期,皇帝很少进行,名存实亡。这时的大臣丧基本沿袭元丰时期的辍朝制度。

三、辍朝对政务的影响以及辍朝时期的事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辍朝的时间不会太长且大臣也基本可以接受,对国家政务也无太大的影响。在辍朝时期,皇帝一般会在后殿处理事务。但如果皇帝生病,辍朝时间会比较长,极少处理政事,这时对国家政务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国家丧时,有举丧不视政的礼制。因是国丧,无人可代皇帝处理政务,在皇帝未视政的这段时间里往往会产生政务的堆积,一直要到皇帝听政时才会处理,所以对国家政事的影响很大。

皇帝生病不能处理政务时,大臣人心不安,担心政局动荡。在此情况下,为安定臣心,皇帝会在大臣的建议下确定继承人。比如在宋英宗统治时期,宋英宗的病情加重,宋英宗就立颖王为皇太子,让太子监国,文武大臣对其辅助。另一种情况就是由皇太后代为处理政务。

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皇帝无法视朝都会对政务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使是在有人代为处理的情况下。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下,政局动荡、人心不定也会发生。

我国封建时期极为重视礼制。宋代思想家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对国家政治极为重要,是国家政治稳定的根本,不可逾越。统治者希望用礼制去规范民众的行为,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其在辍朝制度中的体现是,为不同地位的人进行辍朝时辍朝的天数不同。强调由上而下的封建等级制度。为大臣进行辍朝,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给百姓做榜样。在天灾时辍朝,一是为了表达对天的敬畏,二是统治者标榜自己以德治国,以巩固封建统治。

结语

宋朝的辍朝制度是指在众多影响因素下皇帝在短时间内停止上朝,是宋代政治统治中的重要制度之一。辍朝制度的实施有利规范和维系封建礼教的等级秩序,并且对于教化民众稳定民心,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和维系与他国的政治交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后世研究者和民众通过辍朝制度,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宋朝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