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崇祯能采纳这条建议,明朝还能再活一百年,为何崇祯果断拒绝了

明朝灭在谁手里?是后金?是李自成?是东林党?是厂卫制度?是朱氏皇族自身?还是小冰河时代?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但帝制那种统治方式,加上儒学、理学的促使,不灭亡才是怪事。

有人说,若崇祯当初能采纳大臣的这条建议,明朝至少还能再活一百年。这是一条什么建议?崇祯为何明明知道对王朝有好处,却又果断拒绝了呢?是因为崇祯昏庸无能?还是明朝气数已尽?


·一条拯救明朝于水火之中的治国良策

唐宋元明清,有个规律,很有意思,那就是后往后朝廷越聪明,而越往后越烂。

土木堡之后,对于明朝来说,朝廷到底是文官集团的呢?还朱氏集团的呢?

朱元璋当年诛杀功臣时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像天启、正德之人会死于臣子之手。

世道轮回,因果报应那都是迷信。但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这不是我们小老百姓应该考虑的问题。

到了崇祯年间,国库空虚,崇祯自己也很爱折腾。

当徐光启在老师利玛窦的影响之下,思想西化之后,他上奏朝廷要引进西方科技,铸造西方大炮,搞明朝版的“洋务运动”。

徐光启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从内心深处向西方学习。徐光启通过向洋人学习,翻译编撰了《几何》、《农政全书》、《圣经》,以及天文、历法、西洋科技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

不但如此,徐光启还打算从工业上最基础的材料开始做起。建议朝廷从西方引进科技和人才,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化的重工业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搞现代化国防建设。

面对这幅利国利民的奏折,崇祯为何果断回绝了呢?


·崇祯皇帝的无奈

当崇祯快死时,他对天长鸣:非我亡也,大臣误我!

真的仅仅是东林党自己从中作怪吗?他自己就没有错吗?明朝的那些规则就没有错吗?

当他杀掉魏忠贤,将哥哥天启冒死实施的税收制度废除之后,明朝就已经不受皇帝控制了。

崇祯为了一时活命,不得不向利益集团妥协。

这样做,他虽然不会像正德和天启一样来个“落水死”,但也失去了对下面大臣的管控。

这些大官,不但瓜分了明朝各种各样的资源,还不向朝廷纳税。他们表面上是朱氏皇族的臣子,背后却都有属于自己的山头。

为了利益,这些大家族之间时而斗争,时而联姻,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在弄死正德和天启之后,他们更肆无忌惮。为了一己之私,走私的走私,投敌的投敌。

什么达则兼具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什么君君臣臣,在利益面前,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傻玩意。

徐光启的建议是好,但崇祯没钱、也没有绝对的统治权,只能含着泪拒绝了这样的提议了。


如果从明朝开始就搞洋务运动,那么中国的历史又该如何走向呢?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明朝,一直是大唐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