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外婆藏心底的万山红遍,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喜欢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因为有不解之缘。

外婆有两大爱好,一是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受外公的影响,外公爱读三国),另外一个是念《沁园春.长沙》。

外公外婆都是在战火中走过来的人,外婆今年95岁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外婆就经常讲她和外公在部队中的事。

我没见过我的外公,我妈妈还没出嫁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他是一名普通的战士,用双脚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当然,这些都是听我外婆说的,当故事一样讲给我听。

外公于1937年入伍,1937年8月13日参加淞沪会战,并在虹桥机场附近进行反击,后退守南京、开封等地。后来在陕西汉中调编至刘安琪麾下(蒋介石嫡系,黄埔三期),次年继续参加潼关保卫战,在这次战役中负重伤,子弹打入胸部,跳入黄河之中。但是命不该绝,被黄河边上的老百姓所救。当地百姓用门板抬着受伤的外公追部队,追了整整四天才追上。

这次伤愈后,外公从事后勤工作,从北至南,而这一路,外婆一直不离不弃。

外婆回忆有次在四川,外公独自外出时碰到有一群土匪抢一个年轻人,外公骑着马就冲上去,用咯吱窝夹着年轻人就跑,土匪追了一路也没追到,外婆说当时的外公呀就跟《三国演义》里的赵子龙一样英勇。小时候的我偷偷在心里想:赵子龙救的是蜀国的少主,他老人家救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跟赵子龙比吗?现在想来,年轻时候的外公肯定也是英姿勃发的少年好儿郎。

外婆还说她跟外公坐船过河的时候碰到过日本人搜身,她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用河边的黑淤泥抹在身上脸上,最后身上的东西全部被抢了,幸好人没事。

每次回忆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外婆总带着微笑,九十岁的高龄笑起来像个少女。

14年后,20岁开始参军的外公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回乡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70岁那年,外公摔了一跤,胸部中枪导致的旧伤复发,听说外公的身体里面一直残留有弹片,离心脏的位置很近。

外婆为什么喜欢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我没有问过。

我想,喜欢这首词是不需要理由的,先不说词里江山美景的巍峨壮阔绚丽多彩。我们是湖南人,外婆那个年代的湖南人对同样出身湖南的主席有一种亲近之感,最主要的应该是词里面表达的少年心事只有真正经历过战火的人才能更明白吧!

“少年心事当拏云。”一群有着凌云壮志的少年,在国破山河中立志振兴祖国,在枪林弹雨中貌似前进。外婆在念这首词的时候应该也在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吧!

我的外公外婆退役后一辈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现在的外婆已经念不全《沁园春长沙》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也讲得结结巴巴。但在我心里,外婆不会因多活几年而变老。历尽千帆后,她依然是那个初心不改,一路前行的骄傲少女!(图二为外公遗留的亲笔手稿)

#历史有知识# #阅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