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赢家,一个真正的忍者,司马懿隐忍的一生

十朝藏锋不出声,君子藏器于凡身,一朝出鞘动鬼神,待时而动史留名。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出生于河内郡(今河南焦作)。其父司马防,有八子,仲达排行老二。自小才华不凡,博览群书,胸怀大志。

司马懿(剧照)

建安八年(公元202年)23岁司马懿的才识就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但他并没有就此为曹操效力,司马懿在等待,等待一个他可以掌控的时机,所以诈病推辞且婉拒了曹操许给的官职。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丞相,曹操多次派人邀请司马懿去辅佐曹丕,司马懿应允。在此之前司马懿都婉拒了曹操,这回他知道时机到来了,并计划着他的构想。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年三十六岁的司马懿,跟随曹操举兵攻打张鲁,年末,张鲁兵败,司马懿向曹操献计「此时张鲁兵败,刘备刚取巴蜀未平,无暇顾及,丞相应带兵乘胜追击,拿下张鲁,进而趁机攻取巴蜀,以安各省州郡」。但曹操并未听取司马懿的意见,但后来的事实都一一验证司马懿的计策。由此曹操对司马懿初起疑心,并告知长子曹丕谨防司马懿,此有人有「狼顾之相」,若有战事可将兵权交给司马懿,一旦战事结束,要立即收回。但曹丕和司马懿关系甚好,并没有太在意曹操的嘱咐。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听从曹操遗命,继续辅佐曹丕。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公元239年)曹丕之子曹叡去世,传位曹芳,并命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幼帝曹芳。

司马懿(剧照)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司马懿劝阻,力主伐蜀,魏帝允。结果被蜀将王平打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粮草供应不上,蜀军援军相继到达。曹爽见此无力回天,只能甘愿听从司马懿的劝告,率领魏军退回,但遭到了蜀军的拼死围攻,魏军伤亡惨重。

随后曹爽的种种行为更是违背了曹叡的遗命,他的败仗使得魏国国力节节衰退,却并不以为然。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派心腹将郭太后迁到它处,曹爽专擅朝政。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司马懿诈病,不问政事,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便派人前去试探,众人来到司马懿府邸,看见司马懿手不当力,口齿不清,侍婢给司马懿喂食,也不见张口,毫无生人气,便说到:「太傅旧疾发作,原本以为并无大碍,现在为何如此病重」,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咳喘不已,张口欲说却无声,众人看到如此,立即回去报告曹爽说「司马懿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曹爽听后大笑不已,便对司马懿放松了戒备。

司马懿表面诈病,实则暗中布置消灭曹爽的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魏帝曹芳为曹氏祖先扫墓,带领曹爽等人一同。司马懿乘机要挟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控制京都。司马懿带兵以曹爽谋反罪名诛杀曹爽及其党羽,由此曹魏的势力彻底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直至司马家族开创了历史上的西晋。

司马懿(剧照)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有着无数的排挤和不甘,通过自己的隐忍和过人的智慧,从而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他的隐忍同样启发着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如果你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人生永远也不会更进一步,更何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