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逝世4周年:读懂她的人生哲学,受用终身

文 | 夏北北 砍柴书院特邀作者

编辑 |毛毛雨

​细细算来,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人间少了一个文学巨匠,天堂多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而今,重温她的文字,仍觉韵致淡雅,饶有滋味。

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一个人的魂。

杨绛先生的文字里流淌着一种柔软平和,朴实静好 。

正如她本人一般,与世无争,与人不抢,淡泊之中埋藏着一种豁达,平静之中透露着一种力量。

那是一种极好的处世状态,丰富安静,富含灵性和正念!

读书就是在读人生

曾经有一个年轻读者,写信给杨绛抱怨这个社会太功利,太浮躁。

杨绛先生回信给他: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想走捷径,好逸恶劳,在做一件事前,思前想后,裹步不前,人生一眼就看到了尽头。

反之,那些好读书的人,他们的人生便多出许多可能。

至于为什么读书?

杨绛先生给了最好的诠释: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杨绛先生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杨绛的父亲曾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所以,当别的孩子在玩泥巴,跳跳绳时,杨绛就喜欢伏在父亲的桌案旁读书练字。

喜欢阅读的杨绛,在书中觅得欢愉,在文字中寻求静谧。

读书是杨绛先生的毕生所好,不仅如此,她还帮助有需要的孩子打开读书的大门。

杨绛先生不仅将她和先生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清华母校,还在学校设立了“好读书”奖励基金,帮助莘莘学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读书亦是读人生!

从杨绛身上,年轻人可以学到这样的一种处世哲学:懵懂无知时,心怀正念,以书养心,书读厚了,人生也就圆润了。

所以,不管当下你还是否年轻,请撕去那些油腻的浮躁,多读一些书,多行几里路,到最后,人生所有的意义,都会在生活里获得。

站在同样的高度,看同样的风景

“婚姻是一座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有如此深刻领悟的杨绛先生,是一个最懂经营婚姻的智慧女人。

在遇到钱钟书前,杨绛也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小姐。

婚后,杨绛却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生活达人。

在牛津伴读时,她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把钱钟书的生活日常打理的十分妥当。

回到上海时,面对艰难的生活,杨绛学习生煤球,做大锅饭,从大小姐变成老妈子。

对此,杨绛一点都不觉委屈。

只因钱钟书曾对她说过一句话:我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学问。

杨绛便甘愿成为钱钟书生活背后的女人,钱钟书负责治学,她负责理家。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放弃提升自我。

闲暇之余,她写的四幕剧《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一炮而红,引来阵阵喝彩。

杨绛摇身一变,成了金牌编剧。

成名以后,钱钟书在文化圈里被介绍为“杨绛的丈夫”。

为了和杨绛站在同样的高度,钱钟书萌生了写长篇小说的想法。之后,《围城》火了。

“相爱的人,只有站在同样的高度,看同样的风景,才能让这份爱永远充满活力。”

杨绛先生就是这般,欣赏对方的价值,挖掘对方的价值,也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得不说,杨绛先生的婚姻观很正。

就如她在文字中写的: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以及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和鼓励。

在婚姻中,杨绛先生内修于心,外修于行,欣赏丈夫的有趣,保全了丈夫的痴气。

日常生活中,她知妥协,善宽容,能屈能伸,慧心经营,虽立于柴米油盐中,却用一支笔撑起了有贤有才的人生。

这便是杨绛先生对于婚姻的处世之道:当你怀抱爱情,落入世俗的围城,也不要忘记提升自己,当你的世界足够辽阔时,围城又怎能困得住你!

忍生活之苦,保天真之性

柯灵说: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慰藉,笑得有橄榄式的回甘。

杨绛先生,在经历了大悲大苦之后,依然保持了天真之性,笑对余生。

文革时期,杨绛在干校改造,年满五十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每日坚持,三年后,已经能读懂比较艰深的文章。

之后,她一字一句的把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译成中文,历尽艰辛,最终出版,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1997年,杨绛痛失爱女钱媛,一年后,钱钟书因病去世,临终时,一只眼不肯闭上。

杨绛伏在他耳边说了句:你放心,有我!

相爱的两个人,留下来的那个更苦。

而杨绛先生在大悲中却异常的沉稳和安静,她的安静,让人心疼,也让人敬服。

莎士比亚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面对亲人的相继离世,杨绛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用文字疗愈自己,倾吐思念。

她用朴实的语言,抒写了对家人最长的思念。

她曾在《我们仨》中写道: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思念到痛处,她如此劝解自己。

96岁,她完成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用纯真和美丽,抚慰了一个个焦躁的灵魂。

102岁,她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

杨绛先生,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她说: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挺过来的,人生都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能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所以,你不必害怕,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不得不说,对人生有态度的女人,灵魂自带光芒。

当你被苦难捶打的不成样子时,当你觉得熬不过无比艰难的那一年,想想杨绛先生,以及她传达给我们的那份力量。

活出简单不同的人生

杨绛的一生,犹如一个能量库,源源不断地涌出处世之道。

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能在她那里,觅得一处人生哲学或者是生命的情怀。

她的笔触,点到之处,就是一个人明亮的一程。

对于人生,她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对于苦难,她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的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

对于婚姻,她说:夫妻之间,首先应该是朋友,其次才是恋人和伴侣。这样的夫妻之爱,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完整和成熟的爱。

她的每一段金句的背后,都是对生活的深刻体悟,看似简单,实则不凡。

就《瓦尔登湖》里写得那般: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

愿我们也能如此,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人生之路,过得简单,且活得不凡。

. END .

倾情推荐:

她是蒋介石的一生挚爱,受蒋经国尊敬的后妈,令宋美龄吃醋的女人

他死后,中国失去了第二个鲁迅

【排版 | 匆匆】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