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都没赶上,我们什么都赶上了。

老是听起别人说什么“看看别人家怎么怎么样的”,感觉到有一股莫名的火气从空气中产生,共鸣于心灵作用于肉体,怪怪的感觉谁之而来,不是所有的东西努力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该得不到的东西就不去努力了。

我,95后,生长在一个烟雾缭绕的物质基础里,没有感觉,没有认知,小时候无恶不作,无善而为,成功成为了别人眼里另一半的“那个”

后来,接触到了课本,书籍,网络,我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到一种拆解一观的野望,也付与断井颓垣一刀两断的决然。于是,知识的云开始下雨,渴望和探索发芽成长。

从小开始,我很自豪的说自己没有遗憾,酸甜全有,苦辣皆无。爱好成为了我与周围小孩在学习上截然相反的地域,孜孜不倦却又桀骜不驯,老师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和自我喜欢闻汽油味道一样,辛辣热烈而危险。后来,我换了一所学校,接触到了相比较乡村更先进的东西,那个时候,明明是在一个城市里,却有着两种对立的属性和情绪,确实有些微弱地影响。

在漫长的时间后,慢慢成长,年龄和心智却在反方向的发展,直到高中时,她们终于相交后又笔直远离。我居然产生了喜欢这种情感,并为之付诸于行动,现在想来,也是佩服自己的勇敢。高中岁月,即是快乐的巅峰。

后来,由于自己的选择,舍远求近但是毫无悔意,周围的负面就像是一只猪挤到了豪猪群里,大家认为带刺的就是全部,实际行动远远比口诛笔伐更加刺激,于是乎,我又变成了别人嘴的另一半的“那个”

抱着防卫和希望,我开始了无谓的,表面均匀涂抹的大学生活,在一个本能讨厌的环境,努力适应着新的生活。与我父母而言,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与我来说,这是万幸中的不幸。但是,我的观点在进入状态的大学生活中崩塌了,我有点开始喜欢把触角伸到身边,去和别的触角试探性的接触一下,于是,在某些触角上,我看到了儿时的味道。

飞快奔跑的脚步赶走了追逐而来的时间,我也离开了自己的壳,带着我的触角逐渐消失,去寻找另外的触角再次靠近。劣迹斑斑的人儿,怎能踏上光!匍匐于地,便是安全和未来。我又开始去寻找儿时的自己,去吃上一口美味的回头草,用甜味去中和味蕾,继续做该做的事,着手约定,创建未来。

以此为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什么都没赶上,之前想哭,现在庆幸,我谢谢自己用三分之一生的胡乱拳脚打通了未来的任督二脉,可以说,我是幸运的,我什么都赶上了,刚刚好,不早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