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丨亮点成果

近年来,中科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科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成果的传播推广,特启动“中科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筛选”活动。

中科院相关职能部门现已推荐候选条目,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投票,相关得票数将作为正式当选条目的重要参考依据。感谢对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今日推荐候选条目《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投票请点“阅读原文”。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0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和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我国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发现。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由于深度40米以下雷达信号微弱,高频通道雷达信号已无法推断其物质特性,结合区域地质历史,研究推测在嫦娥四号着陆点附近,完整的月海玄武岩覆盖在月表以下大于40米的深度。该项研究通过嫦娥四号测月雷达的直接就位测量,获得了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的第一张雷达图像、月表下物质的特性参数以及溅射物内部地层序列,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下分层结构

支持 & 投票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