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红军是怎样用七条船渡过三万人的?

作者:霄羽

在老船工张朝满的一生中,1935年5月3日是永生难忘的。在他的记忆中,这天晚上,天色是「黑漆漆的」,「伸手不见指头」,一支「帽子上都有一颗红星」的武装队伍来到了金沙江畔的皎平渡渡口。

在这之后的七天七夜里,张朝满和他的哥哥张朝寿,还有其他34名船工,用七条破旧不堪的小木船把这支将近三万人的队伍渡过了汹涌湍急的金沙江,创造了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渡河奇迹。

皎平渡

张朝满和张朝寿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七条破木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必须四天之内抢占渡口

当毛泽东刚刚完成了「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通过佯攻贵阳把滇军调进了贵州之后,看似已经走投无路的红一方面军迎来了绝处逢生的良机——绕一个大圈子进入云南,暂时跳出了云贵川黔四省军阀的包围圈。

红军渡过北盘江后一路向西,到1935年4月下旬已经全部进入云南。滇军都被派到贵州去了,云南王龙云的手中只有一个独立团。红军自打遵义之后一直面临的严峻敌情暂时有所缓解。

龙云

4月29日,红军的两大主力1、3军团分别攻占了嵩明和寻甸这两座邻近昆明的县城,导致几乎无兵防守的昆明城内一片恐慌。龙云一面催促回援的滇军全速救驾,一面做好了逃往缅甸的准备。

红军当然不会真的攻打昆明,因为当务之急是北渡金沙江,去和四方面军回合。所谓「打进昆明、活捉龙云」的口号,都是和之前佯攻贵阳一样的疑兵之计。

龙云对滇军的调动使滇北金沙江沿岸一带出现了兵力空白,中央红军自南向北迅速穿越云南东部抵达金沙江边的条件已经成熟。

林彪

在此之前,林彪曾建议先占领东川,从这里渡江入川。毛泽东不同意把渡口选在东川,其理由主要是东川距离正在回援的滇军不远,有可能发生激战。相反,滇北的元谋距离金沙江很近,渡江十分有利。

5月1日,长征以来屡建奇功的军委二局再次成功破译蒋军电报密码,得知中央军薛岳纵队正在向会泽方向前进,而滇军孙渡纵队则负责迎头堵截。由此看来,毛泽东对局势的判断完全正确。

留给红军渡江的时间并不很多,从江西一路尾随的薛岳如影随形,其先头部队万耀煌师距离红军也就是3、4天的行程。持续的阴雨天气让毛泽东十分担心河水上涨。果然不出所料,据侦查报告,除了皎平渡之外,其它几处渡口不容乐观。

薛岳

军委下令:1军团西进至元谋抢占龙街渡口,3军团经寻甸北进抢占洪门渡口,中央纵队直插皎平渡口。军委命令三路红军务必在5月3日前抢占上述各渡口,收集船只,准备渡江。

如果滇军先于红军到达江边,把各渡口船只烧毁,那么红军将插翅难逃。因此,能否在四天之内抢占渡口,成为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干部团奇袭皎平渡

沿着川藏边界奔流而下的金沙江,在崇山峻岭中切出了3000多米深的大峡谷。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在金沙江上架桥。

金沙江

在龙街、洪门、皎平三个渡口中,皎平渡为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抢渡成功,中革军委在这一方向上动用了轻易不肯出手的王牌部队干部团。

干部团是由中央苏区包括红军大学和彭杨步兵学校在内的4所学校学员合并而成,成员都是连排干部,军政素质一流。如果不是十万火急,谁也舍不得拿他们当普通士兵用。在此之前的土城战役和老鸦山争夺战中,干部团已经有两次挽狂澜于既倒的壮举。在毛泽东的眼中,干部团就是最后的王牌

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受命亲率干部团夺取皎平渡,他和陈赓、宋任穷研究后决定,由他亲率三营去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他们必须一天跑160里路,并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渡口的敌人,巩固北岸阵地。至于南岸的部队,则要想尽办法搜集船只,为主力渡江做好准备。

刘伯承

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叮嘱陈赓,如果干部团渡了江却没保住渡口,主力部队过不了江,就要准备在江北单独打游击。

先遣营伪装成国民党军出发了。在这支队伍中,后来走出了共和国的一位元帅,一位上将,几十位中将少将

干部团强行军160里按时到达皎平渡渡口,意外发现了两条木船,后来得知是对岸的守军过江侦察用的。战士还从船工那里了解到,对岸有守军1个连,镇子上还有个厘金局,里面有几十个保安队员。他们认为这里不是主要渡口,因而疏于防范。

干部团迅速偷渡到对岸,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守军,把厘金局里的保安人员全部俘虏。至此,皎平渡渡口已被干部团完全控制,只等大部队渡江了。

千军万马都要从这里过

干部团拿下皎平渡的喜讯迅速上报中革军委,但军委的回电却令人不安:一支川军部队正在向通安州开进,先头部队可能已经到达,企图逼近皎平渡。情况万分紧急,刘伯承下令:「干部团要不惜一切牺牲,坚决把通安州拿下来。」

除了留下先遣营把守渡口外,干部团其他人全部跟随陈赓向通安州进发。当他们冲破零星敌人的袭扰赶到通安州下时,立即与川军一个旅遭遇。刘伯承看到形势严重,立即让宋任穷率先遣营火速增援。干部团的战斗力果然不同凡响,硬是以一团兵力击溃了对手一个旅,占领通安州。

行军中的红军

林彪的红1军团在完成了佯攻昆明的任务后,48小时内跑了整整300里路赶到龙街渡口时。这里的渡船已全被烧毁,他们尝试架浮桥,整整两天毫无进展。红3军团占领了洪门渡口后只找到了一条船,他们也无法完成架桥。无奈之下,中革军委只好决定让两个军团都从皎平渡渡江。

按照原计划,红军兵分三路渡江,军委纵队在皎平渡一天就可以渡完,可如今成了千军万马都要从这里渡江,困难顿时陡增。

5月3日晚,薛岳的前锋部队万耀煌师已接近昆明。如果负责阻击的红5军团无法阻挡敌军,红军主力又无法在一周内渡江的话,就有被敌军隔江截断的危险。

万耀煌

就在此时,军委二局破译万耀煌的电报,得知他决定休整,而且汇报蒋介石说没有发现红军。保定军校毕业的万耀煌并非蒋介石嫡系,对蒋的忠诚度有限,轻易不会孤军深入。

毛泽东得到报告后大喜过望,对身边的几个作战参谋说:「龙云的部队被我们调到贵州去了,现在万耀煌的第13师又要听我们指挥了。你们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把主力部队调到这里来渡江,将来也让后人写段故事吧!」

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过江

皎平渡口江宽浪急,一只船往返过江一次需40分钟。渡江第一天只有两条小船来回摆渡,一昼夜只能渡一千多人。照这样渡下去,把三万红军全渡过去至少要一个月。

天无绝人之路,在船工张朝寿等人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了五条船,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这五条船最大的一条一次可以渡30人,小的一次渡11人,这些船大都破烂不堪,每次来回都要将船中的水倒掉才能重新起航。

生死关头,为人低调、行事果断、擅长组织协调的陈云承担起了组织渡江的重任。

红军让张朝寿做临时船长,他把找来的35名船工分成两班,不分白天黑夜,人歇船不歇地不停摆渡。这样,大大加快了渡江速度。

陈云

中央领导人随军委纵队先行过江,在北岸山洞里设立渡江指挥部,制定《渡河守则》下发各部,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过江。各部队还在开进途中时就被告知渡江纪律,要求到了江边就必须停止。每条船编有号码,规定上船人数并标明坐位次序,坚决杜绝争先恐后的现象。

不仅如此,陈云还为每条船配了一名司令员,在船上享有绝对的指挥权,即使林彪、彭德怀渡江,也必须乖乖听命。

彭德怀

在渡江最紧张的时候,红军首长亲自做船工的思想工作,给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激发他们的热情。同时还杀猪宰羊,昼夜6餐,每天发给劳务费5元大洋。船工们热情高涨,拼死出力,把一条条承载中国革命的希望的木船划过风雨飘摇的金沙江

至5月9日,三万红军全部渡过了金沙江,等最后一支船过江后,对岸追兵的子弹也打到了江边。红军对36位船工给予每人30块大洋的重赏,把7条船一把火全部烧光。对岸的蒋军部队也只有望江兴叹了。

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