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并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确面对“少肌”困扰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过在8月24日至30日的老年健康宣传周上,专家表示,人年纪大了,并非越瘦越好。一种少有人关注的肌肉质量渐进性下降的老年疾病——肌肉衰减综合征,已对老年人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它使老年人慢病缠身,衰老加速,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去应对。

老人体重太轻非好事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的老人,对此,很多人认为老年人的这种状态是很正常的。实际上,这些可能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即“少肌症”的表现。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何丽指出,早些年,人们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较易出现体虚乏力、失衡摔跤、爬楼困难等现象,是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等疾病在作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由于缺少锻炼、营养不均衡等因素而产生老年性肌肉衰减,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少肌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肌逐渐减少,肌力逐年下降,令老年人活动能力降低,行走、登高、坐立、举物等各种日常动作完成有困难,甚至可能逐步发展到下床困难、步履蹒跚、平衡障碍、极易摔倒并骨折,同时还会出现肌肉松弛、皮肤褶皱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两个误区加剧老人肌力下降

何丽研究员指出,“老态龙钟”的老人很多就是“少肌症”患者,这跟饮食和运动的不合理减少关系密切,但很多老年人并不自知。虽然,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变,比如缺失牙齿、口腔问题、吞咽困难、心情不佳等情况,会影响到饮食,造成进食量减少,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等情况;但有关健康素养的不足,也会加剧这一状况。

比如饮食方面,不少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片面追求“老来瘦”,刻意吃素并减少食量、降低能量的摄入,使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加剧营养不良,这是导致“少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流失大过合成,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时还要略高才能维持平衡,更要注重优质蛋白的补充。

而在运动方面,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养生只宜静不宜动。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人的骨头和肌肉长期缺少一定强度的必要锻炼,都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所以,即使上了年纪,也应该保持适当的锻炼,并注重肌肉运动,这样一方面避免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有助保持较敏捷的反应和良好的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两大对策防治少肌症

何丽研究员指出,“加强营养”和“抗阻运动”是防治老年人肌肉衰减的两大法宝。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念一定要去除,胖瘦是衡量老年人营养状况的重要标准,过瘦和过胖一样,都对健康不利。只要肾功能正常,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要略高些。建议每餐可摄入25~30克蛋白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肌肉蛋白质合成,防止或减缓老龄化引起的肌肉衰减。由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都高于植物性食物,老年人要增加奶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等摄入。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还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抗氧化营养食物的摄入,比如菠菜、西兰花、紫甘蓝、蓝莓、橙子等,以减少肌肉氧化。

在锻炼方面,建议强化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只有这类“累人”的运动才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老人锻炼肌肉应偏重小负荷的力量训练,锻炼不要过量,以身体能承受为度;锻炼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循序训练,量力而行,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钟南山年老力不亏

其实,“少肌症”并不难防,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是个很好的榜样。

钟南山在年轻时就酷爱健身运动,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各种比赛,1959年还在全运会上打破过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

而如今84岁的钟南山,依旧身板挺直,宽厚结实的胸肌,一身肌肉,腹部紧致没有一点肚腩。这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科学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平时很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在家里也会做各种健身运动。

钟南山透露他的饮食原则有三条:一是每顿饭只吃七八分饱;二是多吃蔬菜和鱼;三是不挑食,对食物不太忌口。

“饭要天天吃,锻炼也一样。”在他谈健康的科普书中,他透露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和坚持不懈地锻炼分不开。他认为老年人尤其要注重肌肉运动,因为它是血管的按摩师,能有效地应对肌肉和骨骼的衰老。即使再忙碌,钟南山每周至少锻炼四次。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也会尽量挤出时间,哪怕是做几个俯卧撑。

健康君有话说: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码字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