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火 文字将死?

最近我熟悉的公众号大V,他们陆续发表了关于视频自媒体的看法,和菜头的《写文字,还是拍视频》,三表的《视频浮夸风下的古典自媒体》,仙人的《文字创作衰落?笑死我了》三个都是超级大号,粉丝过百万。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网友发的一朋友圈

朋友圈截图

公众号曾经是最友好的中文创作平台。原创保护,依托微信13亿用户,粉丝粘性高,变现途径多。

那他们为什么要讨论视频自媒体?因为视频大火,文字将死。

前段时间我也开始发公众号了,能看到一些真实数据,比如用户活跃度,文章打开量,阅读数。当然我这数据是有水分的,我知道我的好多文章都是我私发给朋友同事的,否则数据将不忍直视。

我为自己推广

文字领域好像都挺难的。不管是公众号,知乎,还是头条号,大鱼号,企业号,简书。


视频大火,文字将死?前半句,我认可。后半句,认可一半。


为什么呢?


文字创作死不了,死的是平台。为啥呢,因为平台上的玩家太心急了。


人是逐利的。对照主流文字创作平台看。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曾经的愿景多美好。但现在的知乎呢,大V只认为这是一个粉丝收集器,为了高赞,什么样的故事都能编出来。世上所有的道理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想明白了这句话,就知道 “有哪些月入一万的副业?”,“你知道哪些暴利的灰色产业”,“拥有一辆豪车是怎样的体验” 这些热门问题,高赞背后的故事是多么滑稽了。


大V们,分享着自己荡气回肠堪比回合制小说的经历,洋洋洒洒几千字,最后一句是「关注我公众号xxx分享更多干货」。


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首次推出,到2019年已经吸引了2000万创作者,这里面人才济济,无数人通过公众号发送文章视频成了自由职业者,甚至财务自由,真正诠释了“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可能张小龙的初衷就是创造一个基于图文的互联网闭环商业形态。你的文字就是商品,基于文字,打造人设,吸引用户,形成品牌,哪怕你是再小的个体。


形成品牌后,想象力就大了。你获得了成就感,但你也是要吃饭的。


公众号发展至今,已有7年之久。近些年当流量变成一种生意后,先知先觉的,开始行动,赚得盆满钵满。微信的私域流量价值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后,于是大家的吃相就越发难看了。


接上知乎那段。


流量都引到了公众号了,可以收割了,各种软文,不是卖书就是卖课,要么就是保险理财和公众号互推。


天天看广告,用户也不傻,流失是必然的。


这个文字创作平台已经大不如前了。粉丝转移,其实就是价值转移,换个平台而已。比如知识星球。

某度截图

OK。后半句说完了,简单聊聊前半句。


张小龙在去年底的微信公开课上透漏,将做「一些新的尝试」。


这个尝试指的是微信视频号。


今年1月20号腾讯公布视频号开启内测。


4月2号,我收到视频号开通邀请,我申请开通了视频号。

在视频号推荐的信息流里,我看到了好多熟悉的头像,虽然昵称换了,但是头像是那么的熟悉,说明微信已经加大了推送力度,周边的朋友同事都加入其中了。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平台的大V,比如房琪,李子柒,薇娅,守艺小胖,吴悠。甚至还看到了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媒。

视频可能真的是一个比较喜闻乐见的内容承载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视频新闻好像越来越多了,标题是文字,点进去是一个视频。

看来趋势如此了。

一直在火的抖音,快手,依旧火着,搭上直播带货,更火了。现在应该是全民普及了,至少我爸我妈他们都玩。

B站前段时间也是动作频频,后浪,入海 引爆朋友圈。

关于视频还是文字,说说我的做法。

我每天的碎片阅读大都在微信公众号上,沉浸阅读是微信读书和实体书,外加几个财经类app。

快手刚出来的时候体验过几天,抖音就用过一次,那次老罗首播。用完后就卸载了。

因为内容优质,微信视频号会偶尔看一眼。


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无价值信息,劣币开始驱使良币时,平台的衰落也就太正常不过了。


文字是一种思想,视频是一种展现方式。两者没有可比性。开篇提到的三位大佬,都认为文字是根,优秀的视频必然要有优秀的台本作为支撑。


还有就是当更先进的商业模式出现后,老旧的,不合理的模式被革命这是必然的。


如果视频真的被大家接受,被证明是更有效的内容载体,而且依旧能够保证吃饭,那么必会有人去做视频,前提是优秀的视频。之前能写出优秀文字的人,制作出来的视频也是精品,必然会深受欢迎。


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有价值的人,只是换了一个方式换了一个平台在输出价值而已。


娱乐至死的年代,文字创作还有机会吗?有的。因为文字有温度。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今天元气满满。

严肃时刻

正文1897个字。说了一个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总结三个观点,分享给你。

1. 文字创作不会死,被淘汰的只是出现问题的平台。

2. 用户迁移,平台更替底层逻辑是更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商业模式,所有的变化都是变好。

3. 每个人都有大脑,真正优秀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总会有人关注,支持,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