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世界,意外的残酷,意外的希望

最近看了电影《少年的你》,说实话,看完震惊又担忧,引发了我很多的联想。

本来应该单纯懵懂的高中校园,居然有这么耸人听闻的事情发生,看胡小蝶跳楼,还以为是在看悬疑恐怖片,老师、大人们的存在丝毫起不到作用,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变了样的小社会。

电影很现实,但也留了希望,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来自少年的启示。

01.真正能挽救孩子世界的,是成人对待孩子世界的那些“小事”的耐心

周冬雨扮演的陈念,因为知道了同学胡小蝶死亡的真相,被凶手魏莱威胁、欺辱。

她的第一求助人本应该是自己最亲近的妈妈,可是到处躲债的妈妈给不了她任何帮助,反而因为被追债的关系遭到全班同学嘲笑。

最初,她选择求助老师,可是老师除了在班上说一番教育的话,就是私底下叫陈念也要注意搞好同学关系,除此以外,他也无可奈何。

第一次求助失败后,陈念寄希望于警察,郑警官是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人,他确实一心想找到真相、帮助陈念,可还是抵不过现实的种种无奈和魏莱父母的强硬态度,最终也只能不甘心地放弃。

陈念的两次求助失败,让施暴者更是得意忘形、变本加厉,被逼入绝境的陈念找到了她最后的希望小北。

庆幸,这个痞坏的小混混,伸出了援手,保护了她。两个人的关系也从开始的互有嫌隙,慢慢磨合到惺惺相惜。

本来以为这样就能顺利度过高考了,可施暴者还是找到了落单的陈念,这次丧心病狂的欺凌行为,最终阴差阳错的导致陈念失手杀了魏莱。

被警察审讯时,女警官就是典型的成人世界思维:

“被人欺负,你为什么不找人帮你?”

“你一直被他们欺负,难到没想报复?”

“他们都这样欺辱你了,你还能一直忍让?”

“高考对于你来说,比你被人拍裸照还要重要?”

陈念:

“没有人能帮我。”

“难到被人欺负,一直忍让也有错吗?”

“被人欺负了,就一定要报复回去,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你还愿意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我就想好好高考,不对吗?”

很多成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的世界没有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不懂事地闹一闹,不用大惊小怪,如果有了问题,也多是用自己认为对的那一套逻辑去教导孩子,而很少去真正思考孩子的世界到底怎么了?

作家蒋方舟说:“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比例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后者放大很多倍的世界,在成人看来的一件很小的事,对于孩子而言,可能就是天塌地陷。”

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本身就是不对等的,但似乎成人总是意识不到,他们经常会理所当然的去敷衍孩子世界里那些他们认为的小事,当这些小事越积越多时,可能就演变成了让他们都难以相信的大事。

如果孩子的那些“”小事”能被耐心对待,那么他们的世界才不至于崩塌,他们最后的希望也不用只能寄托在小北身上。

02.少年的纯真,才是真正无畏无惧的力量

被警察怀疑的陈念,一心只想把高考考完,因为高考是她唯一的希望。小北为了帮她洗脱嫌疑,不惜伪造犯罪现场,替她顶罪。

不忍这个结果的郑警官,不惜违规让二人对质,希望能拉回他们,可是同时天涯沦落人的他们,出乎意料地默契,丝毫破绽都没有露出。

面对同事的不理解:“谁会为别人顶罪,白白坐十几年牢?”,郑易却很肯定:“你我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也许这就是成人和少年的不同,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责任、负担、算计等等,需要理性,但对于未来模糊的少年,没有负担,不需要担责,有的只是无畏无惧,仅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点火苗。

小北说陈念是第一个问自己疼不疼的人,这种关怀对于一个从小被母亲嫌弃并抛弃的孩子而言,无疑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点火光,足够温暖他的世界。

马东在《奇葩说》曾说:“受过太多苦难的人,只要给一点点甜头,就很容易心满意足、感恩戴德。”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受尽磨难的少年,他想要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维护心中的那一丝温暖。

主持人大张伟说:“人长大后最难得的是还保留着一份童真,这才是一个人最厉害的地方。”

是啊,若是还有一份孩童般的纯真,那很多事情就不会老是去算计,去权衡,关键时候只依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反而无畏。

03.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才是最好的结局

事发后,小北安排好一切,紧急叮嘱陈念,要按自己说的做,其中有一句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我喜欢一个人,就想给她最好的结局。”

开始不同意小北替自己顶罪的陈念,最后还是妥协了,她太想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这是唯一一直支撑着她的信念。

两个遭受命运捉弄的少年,因为这个强大信念,有着超乎寻常的默契,哪怕是面对警察高强压的审讯,二人也抗下来了。

可是在高考考了高分后,陈念丝毫高兴不起来,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结果,却无法释放心中的不安。所以在郑易骗她说,小北被判死刑时,她再也控制不住的崩溃了。

最终她选择自己站出来承担,坐在警车里,她觉得此刻的自己才算是真正考完最后一门,彻底轻松了。

两个人之间就算是过命的交情,也是人情。两个人关系再好,也是彼此独立存在于这世上的,一方的恩情太重,另一方无以回报,这是失衡的。

作家蒋方舟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来到朋友家,因为之前他对这个朋友有过很大的恩情,所以他就心安理得的住在朋友家了。

一天晚上,他听见朋友对妻子说:

“这个人对我有过很大的恩情,但是我无以为报。”

妻子说:“如果我们给他这么多钱,可以报答的了吗?”

朋友说:“报答不了。”

妻子又说:“那如果再加上这些,可以吗?”

朋友说:“还是不行。”

妻子说:“既然怎样都还不上,那不如把他杀了吧。”

那个人听完,吓到连夜逃走了。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人与人之间给予的恩惠太大,反而会造成一方很重的心理负担。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恩,本身就会给对方非常大的压力,如果恩情大到无法回报,那压力更是无法想象。

如果小北顶罪成功,那陈念的压力可能她自己都难以想象,很难扛得住,这不会是个好结局。

所以彼此留有余地,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对彼此负责,也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好的希望。

谁都想要自己的人生能顺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料,糟糕的人生、痛苦地长大,只要不放弃,早晚会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