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买保险,切记!这几大因素影响理赔速度

我们都知道买保险,最重要的是要在风险发生时获得理赔。但发生风险时,往往是客户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快速及时的理赔往往就是雪中送炭。因此,理赔的时效也是评价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小岛和我们的保险代理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客户认为“大保险公司”理赔有保证,理赔迅速及时,而“小保险公司”理赔看心情、理赔很麻烦... ...

其实,对于不熟悉保险行业与保险法规的人来讲,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认知是很正常的。但事实上,理赔快慢与保险公司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理赔结果呢,如何才能及时获得理赔呢?本文将解答这些疑惑,一睹为快吧!

影响理赔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赔资料是否齐全

理赔速度的前提与关键在于理赔资料是否齐全。如果理赔资料不齐的情况下,让你来回跑几趟医院,这就耽误不少的理赔时间了。

举个例子:

病理报告是确诊恶性肿瘤的国际金标准,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理赔,如果有病理报告的情况下,申请理赔是非常容易的;

但有些恶性肿瘤是没有病理报告的,如肝癌,肝癌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病理报告的,因为肝组织脆弱,又是人体最大的储血器官,因此临床中很少通过手术确诊。当肝癌申请理赔时,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生化检查来确诊,例如MR、CT、血液检查等组合检查来确诊。

因此,在没有拿到确诊资料前是不能理赔的,况且等待检查结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2、理赔金额的大小

如果理赔金额大,保险公司肯定会重点关注该case,需要有专人去调查与核实;如果小额理赔,核赔人员直接看理赔资料就能给出结论。

例如重疾险:10万保额与100万保额,正常情况下肯定10万保额理赔的速度要快。

3、案件的复杂程度

对于复杂的理赔案件,如果再加上大保额,理赔的速度肯定相对更慢。如果案件简单、保额小,甚至可以立即结案。

4、出险时间

如今的重疾险、寿险、医疗险,都有相对的疾病等待期,一般是90天或者180天。

举个例子:

小A刚过疾病等待期,第91天就罹患重疾;

小B投保5年后,不幸发生罹患;

小A与小B哪个更快获得理赔?显然是小B更快。

相比投保2年后出险的客户,刚过等待期就出险的客户,保险公司会重点关注防范该客户的道德风险,是否存在逆选择。

5、核赔人员经验

任何机制的运行都需要人员来操作,如果核赔员经验丰富,理赔速度就会更快;如果核赔人员是缺乏经验,耐心等待即可。

看完以上这几大因素,也许小伙伴们心中的担忧还没有完全消除。如果保险公司迟迟不给出理赔结果,那该怎么办?别慌,来看看保险条款中关于理赔时效的相关规定:

以上条文虽然只是某一款产品的个例,但却具有共性,其他不同保险公司的不同保险产品对于理赔时效的规定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如果还不够放心,那么再来看看《保险法》中关于理赔时效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第二十三条: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人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除支付保险金外,应当赔偿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当然,理赔时效并不是衡量理赔服务的唯一标准。即便有些保险公司及时做出了理赔决定,有时理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那怎么办呢?最终就是采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