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漫画学习了“金钱观”,家长们要跟上节奏喽

小孩子是从几岁开始,对钱有了概念?

这是个好难回答的问题,大概是从他们想买糖吃开始?今天的孩子不用再为学费而发愁,在开学季的时候,他们感受不到花钱,父母们给他们花大价钱报的培训班在他们看来也是“令人讨厌的安排”,“和钱无关”。

如何带孩子认识钱,还真是个不能小看了的问题。

钱和买买买

从一开始知道“钱”这个词儿之后,他们学会买买买了,知道拿着钱去小卖店可以换回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和冰棍儿。在哭闹着要买玩具的时候,他们渐渐掌握了“贵”和“便宜”这两个词,因为妈妈总是跟他说:这个玩具太贵了,不能买,不能买超过100块钱的玩具。

在大人们口中习以为常的表达,很难想象小朋友们是如何把这些陌生的词汇建立起关联的,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了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一份钱,买了这个就买不了那个了,他们要在不同的玩具中做出选择。

有一次三宝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妈妈在家居用品店里买了一个锅,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购物行为,却让三宝同学哭了一场。他很羡慕妈妈想买锅就买锅,压根不用考虑积分、预算这些事情。因为平常他想买玩具的话,爸爸妈妈总会说:你的玩具已经够多了呀,你的积分攒够了么?积分是爸爸妈妈用来奖励三宝同学的一种记录。最后他很是气愤的说:为什么我不能想买就买?

这还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呢。

钱是什么?

除了抱怨自己不能随心所欲的买,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金钱观”。最重要的是,孩子的金钱观可能跟爸爸妈妈完全不一样。

有一次我和三宝同学一起去看民族舞剧《天之路》,演出结束后,主要演员在大堂里进行签售活动,很热闹。三宝同学和爸爸一起简单围观了一下,对我说:妈妈,这些演员很荣耀啊,坐在那里,给人们签售。

我说:是啊。长大以后你想做明星么?也像这些叔叔阿姨一样?

得到的回答让我很吃惊。

三宝同学说:还是不了吧,做明星大多数都是吃青春饭的,不如做企业大老板来得长久。大老板还能参加国宴,做个企业发布会,也是很牛的。

我说: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我看书知道的。

作为《史高治的光辉岁月》这本书的忠实粉丝,鸭子史高治·麦克达克的奋斗史,似乎深深的影响了三宝同学的价值观。但凡谈到钱这件事,第一个蹦出来指导他行为模式的必然是麦克达克先生:不要乱花钱,要赚大钱,不该花的钱不要花,要把钱攒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旅行的时候,他会时不时的问一句:咱们花了多少钱了?不会旅行结束之后就变穷了吧?咱们的存款还有吧?

君子爱财

据说在犹太人的传统文化里,他们认为致富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勤奋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同时,以高贵、可靠的方式经营。他们认为个人追求利润和财富,在本质上合乎道德。不要把人生分成一个工作、一个生活,从不交集的两个部分。

赚取收入的第一步,是认可以下两个概念:

第一:你需要从事商业活动;

第二,从商合乎道德,高贵而且有价值。

不禁想起我们文化里的八个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往我们似乎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后面这四个字上:取之有道。因为对“道”的理解又是模糊中的模糊,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不屑于谈钱的假清高”。殊不知,这句话还有重要的前面四个字:君子

爱财。

给孩子的书单:

1.《史高治的光辉岁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2.《妈妈,钱是什么》,【英】格里·贝利 著 ,【英】 迈克·菲利普斯 绘,贵州教育出版社,这套书一共有六册,包括《钱的故事》、《金子》、《富有和贫穷》、《零用钱》、《银行里的钱》和《购物》,讲述了与金钱有关的方方面面。

给爸爸妈妈的书单:

从认识钱开始,围绕金钱产生的话题就会时不时就出现在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可能一直会持续到他们上大学读了金融系,在这个领域里,给爸爸妈妈推荐的书单如下:

1.《货币战争》:尽管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妨碍作为一个轻松阅读的备选项目,在现实世界里,围绕货币而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也确实是存在的。

2.《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晓波经典作品之一,系统讲述了商业角度里的历史,爸爸妈妈们也可以从中梳理出一条亘古不变的生财之道。

3.《货币里的中国史》:细分角度的中国历史叙述,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