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光月山村:弃荒地变成了“摇钱树”

从西固城区出发,经过一段平整的盘山路,约20分钟车程便走进了位于西固南山的光月山村。

光月山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庄,只有200多户人,只见台地郁郁葱葱,果木林立,错落有致,村民们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正在铺膜种菜。

(村民正在田间点种辣椒)

“我们村共有2800多亩地,但可供村民耕种的土地只有1499亩,包括耕地、旱地、自留地、饲料地。”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介绍说,一直以来,光月山村农作物以种植百合、洋芋、小麦、玉米为主,由于集体资产总量小、无收益,制约了光月山村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这些蓝莓和梨树已经挂果了,因为有专人管护,苗木成活率比较高。”徐仲江表示,光月山村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积极响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政策,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分批分次对前沿千亩弃荒旱地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绿化,打造经济林区,形成连片经济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引进种植各类新品种苗木2万多株,以后会逐年加大投入,扩大经济林种植区域,这些弃荒土地上的经济林成为光月山村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将形成光月山村独特品牌——农业+旅游集一体的采摘园。

据介绍,光月山村采摘园项目分三期实施,首期流转土地400亩,计划总流转土地1000多亩,是村三委班子为调整光月山村产业结构,通过到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国家桃产技术秦安示范基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通过“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采摘园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社给参与的村民进行分红,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采摘园建设中,村民们热情参与,就连75岁高龄、肢体残疾的老党员王秀琴也来植树,大家劝她旁边看看就好,可老人家说:“我是一名老党员,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现在政府政策这么好,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我虽然腿脚不好使,但还能拿动树苗,我给大家送树苗吧”。

“光月山村成立合作社、流转弃荒地、发展林果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些都与农村‘三变’改革紧密相关。”西固区农业农村局农经站有关负责人说,光月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8年以前一直为零,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为了增强光月山村集体造血功能,光月山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增收路径规划,把拨付专项脱壳扶持资金3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促发展的理念,制定了一村一策,探索出种植经济林、发展露地蔬菜的路子,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