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云南古建筑:丽江古城

我们常说的丽江古城,指的是大研古镇,是丽江境内三大古镇之一(另外两个是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茶马古道上最著名的城镇之一,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是纳西族的古都、世界级“古纳西王国 ”,是木氏家族的发源地。束河古镇,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城镇。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原本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小镇,如今是一个将狮子山层层包围的仿古民居建筑群,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南有文化古都大理,北有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丽江坐落其中,声明远播。

丽江古城,纳西名称叫“巩本芝”,“芝”为集市。丽江古城没有城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这里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四周的苍翠青山,把古城紧紧环抱。 丽江古城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个是平遥古城。

过去这里是云南的主要商贸集散地,是茶马古道各线的会聚中心,所以它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的开放的、包容性的。这里的土著居民虽然是以纳西族为主,但所有的外来民族都能够和他们友好相处,共享古城的清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东巴教有自己的仪式系统,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重卜,以及“大自然和人是兄弟”这一基本理念,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

丽江古城建筑艺术特色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在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丽江形成了沿河建筑、依山建筑、临街建筑三大建筑类型。丽江古城建筑依山就水,错落有致。带有当地民族特色,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

一、沿河建筑

1.丽江水系特点。丽江古城是有序的水系结构。古城建筑按其形态可分为树状水系、面状水系和点状水系。以玉河水网为主的树状水系;以黑龙潭和白马龙潭为代表的面状水系;以丽江“三眼井”为代表的点状水系。

2.水与城市空间格局。丽江古城街的走势与河流几乎同步,构成一条土木瓦屋的建筑长廊。河水在城中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遍万户千家。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三眼井”是丽江人民的主要用水,人们把水引入自家院落里,用于美化院落,浇灌植物。水系结构的充分利用体现了古城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3.临河建筑特色。临河部分建筑的基础都很高,都是用石头砌合而成,这样可以防止水的冲刷而损害建筑。沿河的开窗大部分是用木材制作的。窗子上都装饰了各种精美的图案,沿河的建筑开设了走廊,可作衔接一层和二层的通道,又可作观赏之用。开窗和走廊的设置为古朴的纳西建筑增光添彩。与其他地区相比,古城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二、依山建筑

1.建筑类型。丽江民居是依山建筑的精华。依山建筑多以民居为主,这些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数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以院落为单位的民居建筑,保持了一家一户的独立格局。

2.建筑布局特点。

整体布局。顺势依山是依山建筑的一大特点。依山建筑盘亘于狮子山间,一条条街道顺着山势蜿蜒而上,这些建筑依山而建,沿着山势不断变化,房屋就着地势高低组合。

3.巧用地形。丽江古城充分利用坡地的潜能,利用地形的高差,错层布置沿街的商店,底层大多用柱子架空;在坡地上布置合院式住宅,在地势低的一面用石头砌成挡墙,然后在挡墙上立柱建房;做到有坡不见坡,有坎不见坎,宛如自然天成。丽江合院之间十分紧凑,不仅不破坏山体,而且可以更好地采光,街巷与环境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有机而完整的统一。

4.建筑细部特征。古城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一律土木结构的青檐粉墙,各家屋顶檐角形状各异的砖雕。这些建筑门楼斗拱重叠,照壁飞檐出角,外廊宽敞明亮,特别是门窗隔扇都装饰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天井花坛里栽种花卉,院中有石头砌成的假山。

四、临街建筑

1.建筑的概况。丽江古城临街的建筑是依据街的走势而巧妙排列。古城街巷是以四方街为中心,如蜘蛛网一般交错,不讲究横平竖直,也不要求整齐划一。

2.建筑的分布。这些建筑大多是商业性的临街建筑,街道两侧的建筑沿街道走势整齐排列,房屋与房屋之间紧紧相连,贯通全街。

3.建筑经营与居住的衔接。这些建筑以二层居多,主人把一层作为店铺,二层作为起居。街道两侧全都是木吊厦建筑,二层的壁板上增加了一部厦子,这些厦子可以储藏货物,也可作通道之用,有时也可作会客、交往之用。还有前店后宅型的合院式建筑,临街一面都用木材构成,木柱和木墙全部外露,凸显出材料的自身质感。

4.临街建筑的特征。临街建筑走街入院,纳西人大门口有两块石头,这两块石头代表董神和塞神,它们象征吉祥。民居建筑的入口设在街上的,可以通过过厅看见民居庭院中的假山,植物。

纳西族是一个以鱼为图腾的民族,随处可见悬挂于屋顶正脊的吉祥双鱼,在纳西族心中,鱼蕴含“吉庆有余”的希望,鱼可以给他们带来吉祥。

如何畅游丽江古城不迷路

城中央的四方街是整个古城放射状道路的会聚中心,它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延伸出4条屈曲回环的长街,其间由许多小巷以石桥互相沟通。街巷四通八达,曲折连通,像个大迷宫。但是有狮子山作为地标,还有四方街这个枢纽,每个路口都有路标,只要记住自己是从哪条路进去的,回到四方街,就找到了方向。

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方出游:

1.向北,从四方街至大水车(包括玉龙桥、玉河广场、东巴许愿风铃)——去时游览酒吧一条街(新华街),途经东巴宫;回程游览东大街、卖草场、溢璨井,然后经大石桥走回四方街;

2.向东,这段路的岔路多,容易迷路,需要时常看一下路口的标示,沿途顺着水道游览,可分两条线路。

A.从四方街至七一街八一上段(石榴井)——百岁桥、普贤寺、万子桥、署古井、月季井及其街巷的景观。

B.从四方街至五一街,可看大石桥、小石桥、方国瑜故居。

3.向南,从四方街至白马龙潭——从官门口进入,看天雨流芳、玉带桥、光义街光碧巷三眼井,参观木府石牌坊、木府大院,欣赏光义街和忠义巷街景,更不容错过的是白马龙潭三眼井。

4.向西,参观四方街右侧的科贡房,登狮子山,游览北边的净莲寺、文昌宫、 接风楼,南边的万古楼。

四方街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四方街以彩石铺地,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建造时被设计得中间稍微凸起,两边凹下,犹如一片巨瓦。

1924年的四方街

位于广场的西面的河道,河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形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流到它四周的排污水的暗沟里。广场的四面都有一条宽30公分、深约45公分的排污水暗沟,每一条暗沟又与广场四周铺面后院的下水道连接。这样,从地面到地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污系统,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

木府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

1924年木府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大石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一千个游客心中有一千个丽江。丽江是喧嚣的还是是宁静的?来丽江,遇见自己,遗忘或者想起过往。青石铺就的长巷,偶有行人悠闲走过,这就是可以做梦的丽江古城。相遇丽江,遇见最好的自己和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