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本周观察

A股本周观点资讯

观点摘要:

上证综合指数本周先涨后跌,3月19日最低下跌至周内最低点3389点,收至3404点。

或将考验3300点

上证综合指数本周先涨后跌,3月19日最低下跌至周内最低点3389点,收至3404点。中小板指本周大跌3.43%,前一周大跌5.05%。创业板指本周大跌3.09%,前一周大跌4.0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先升后贬。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维持高位。债市出现上涨。沪深两市后4个交易日处于8000亿元以下的水平,3月17日创出2020年12月17日以来单日最低成交金额近0.71万亿元,3月19日放大至0.77万亿元(科创板成交194亿元)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当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5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L下到期,本周央行累计进行了5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L操作,因此本周无资金投放也无回笼,前一周也是如此。在2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开展200亿元逆回购后,3月份以来,央行在每个工作日均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3月15日央行LF操作“量平价稳”(含对3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中标利率为2.95%,已连续12个月保持不变。进入3月下半月,货币市场流动性面临紧张。首先,税期高峰来临。3月15日为本月纳税申报截止日,税期高峰将至,税款清缴入库对资金面影响加大。其次,月中政府债券发行和缴款相对密集。从上周开始,地方债发行小幅放量,缴款规模增多,也会加大财政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最后,LF到期使得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回笼规模略微上升。3月1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达到1.75%,为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国债收益率也处于高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2月18日达到3.2831%,为去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3月18日达到3.2592%。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位盘整,一年期利率3月2日回升至3.1060%,即去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3月19日达到3.1000%。资金面维持偏紧状态,对股市形成一定负面效应。

财政部3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同比增长18.7%。前2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1347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国税收收入37064亿元,同比增长18.9%;非税收入4741亿元,同比增长16.8%。支出方面,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3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832亿元,同比下降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01亿元,同比增长13.6%。相关数据呈现如下特点:1、前2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逾九成。前2个月印花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0.5%。证券市场活跃度提高对税收做出了贡献。2、科技、教育、民生财政支出增幅较大。财政支出方面,分科目看,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27.6%;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0.5%;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13.2%。3、1.77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已下达,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财政部近期已按程序提前下达各地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7700亿元。截至3月18日,今年地方政府共发行专项债券(包含新增债券、再融资债券)784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增长,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空间,形成系统性利好效应。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7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我国吸收外资取得开门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3月1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特别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带动了部分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快速增长,同时,部分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也出现了较大反弹。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峰表示,将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清理负面清单之外限制措施,严格实行“非禁即入”。二是进一步发挥好开放平台作用。我们将统筹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完善不同平台区域的制度设计,使各平台在先行先试、差别化探索、推动创新开放等方面各领所长、相得益彰。三是强化对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外资项目在用地、环保、能耗、金融等各方面的保障力度,推动项目落地和建设平稳有序进行。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417.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80.2%,同比增长48.7%,快于整体增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商务部也多次表示将推进这一工作。对此,高峰表示,增设新的试点,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试点布局,推进先行先试和差异化探索,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累更多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促进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表态显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有助于缓解市场的担忧,形成系统性利好效应。

上证综合指数本周下跌1.40%,而前一周下跌1.40%,日均成交金额比前一周缩减一成多。周线均线系统由多头排列转为交汇状态,5周均线下穿10周均线,呈现盘整走势。周K线收出带长上影线的长阴线,处于20周均线之下。从日K线看,周五大盘收出带上下影线的长阴线,失守半年线,向下考验年内低点支撑。均线系统处于交汇状态,短期均线下行,短期处于调整走势。摆动指标显示,大盘从中势区下探至空方强势区,空方力量增强,仍有下跌空间,中期走向转弱。布林线上,股指处于空头市道,线口收敛,呈现弱势盘整开形态。

下周为3月份的第四个交易周,也是股指期货2104合约正式成为主力合约的第一个交易周。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尽管经济数据将呈现同比增长态势,但市场已经消化,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或将继续下跌,上证综合指数或将考验3300点整数关口支撑。

风险提示:市场走势受到境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分析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操作依据,投资需谨慎。

央行本周完全对冲到期量

观点摘要:

资金面维持偏紧状态,对股市形成一定负面效应。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当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点评: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5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LF到期,本周央行累计进行了5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L操作,因此本周无资金投放也无回笼,前一周也是如此。在2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开展200亿元逆回购后,3月份以来,央行在每个工作日均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3月15日央行F操作“量平价稳”(含对3月16日LF到期的续做),中标利率为2.95%,已连续12个月保持不变。进入3月下半月,货币市场流动性面临紧张。首先,税期高峰来临。3月15日为本月纳税申报截止日,税期高峰将至,税款清缴入库对资金面影响加大。其次,月中政府债券发行和缴款相对密集。从上周开始,地方债发行小幅放量,缴款规模增多,也会加大财政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最后,MLF到期使得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回笼规模略微上升。3月1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达到1.75%,为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国债收益率也处于高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2月18日达到3.2831%,为去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3月18日达到3.2592%。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位盘整,一年期利率3月2日回升至3.1060%,即去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3月19日达到3.1000%。资金面维持偏紧状态,对股市形成一定负面效应。

中国1-2月财政收入持续双位数增长

观点摘要:

财政收入实现增长,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空间,形成系统性利好效应。

中国1-2月财政收入持续双位数增长

财政部3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同比增长18.7%。前2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1347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国税收收入37064亿元,同比增长18.%;非税收入4741亿元,同比增长16.8%。支出方面,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3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832亿元,同比下降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01亿元,同比增长13.6%。

点评:相关数据呈现如下特点:1、前2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逾九成。前2个月印花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0.5%。证券市场活跃度提高对税收做出了贡献。2、科技、教育、民生财政支出增幅较大。财政支出方面,分科目看,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27.6%;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0.5%;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13.2%。3、1.77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已下达,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财政部近期已按程序提前下达各地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7700亿元。截至3月18日,今年地方政府共发行专项债券(包含新增债券、再融资债券)784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增长,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空间,形成系统性利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