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不放过中国人的中国人

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电影《花木兰》(Mulan)今日公布了首款预告片。

影片改编自1998年上映的同名经典动画,故事则取材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古代传说。因此,预告片一出,自然引发国内外网友的热烈讨论。

比起国外网友吐槽没有木须龙、没有唱reflection,国内网友要严苛的多。

有人挑剔着历史,中国文化,价值观,演员国籍,化妆,建筑,打斗的动作微卷的长发都说不符合历史,甚至连“中国人跪久了都不会站、只知道跪舔国外”这种丧失气节的话都说的出来。

小编对此感到非常恶心。

这些人何曾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做个半分贡献?又对历史有过认真解读?

你们对一部美国动画电影改编的真人电影“预告”百般挑剔,实际上美国迪士尼并没有什么义务去传播你们所谓“正确”的历史文化,这一电影只是脱胎于花木兰的故事,从美国人的理解里去创造表达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花木兰这个作品表达出来的“忠勇真”意义,而中国“木兰”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孝与忠”。两个“木兰”在本质上都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为什么要用固有的思想去固化一个抽象的形象呢?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起码能看到美国的导演制作组是有努力去学习吸收了中国的文化,甚至坚持使用亚洲人演员,使用卧虎藏龙的制片团队。

这些先不说,你们童年至今日所看的有关历史的剧,就你们今日挑出来的这些问题每一部都是有的。你们有试着去改变了吗?

不是不让你们去批判作品,而是扪心自问,你们真的做到了如裁判一般公平理智了吗?

甚至都有问是否符合史实?真是可笑到家了,迪士尼有义务给你拍记录片吗?还是说迪士尼表明了这次拍摄花木兰就是拍地纪实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部分中国人变成了一批抬杠、挑剔、斗气的人。

武林外传符合史实了嘛?可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掌柜展堂秀才大嘴呢?这是作品的魅力,它传达的意义。

阿甘正传难道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是个纪实纪录片了嘛?不,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她们其实就是习惯了去否定热点,否定别人的狂欢,假装出一种种人皆醉我独醒的B格。

面对国内的作品,这批国人仿佛又多了一份宽容。

比如某火爆全网的穿越剧,五彩斑斓的服饰,张扬跋扈的宫女,甚至堂堂一国太子的房间里竟然放着那个时代用于陪葬的唐三彩。

比如某些所谓的职场剧,无论年龄身家社会地位如何,每天都是衣着光鲜地谈着恋爱,顺便工作,并且还打着某领域现实主义题材的旗号。

这些剧连现实都不尊重不考证,更何论历史?

但是,有看到抬杠、挑剔、斗气的人吗?

有,极少数而已。

大部分人还是津津乐道地四处传播,哎呀这部剧好好看啊,女主好漂亮/男主好帅呀。批判?不存在的,“剧好看就行了,又不是史学家,干嘛那么认真。”

看吧,这就是那一部分中国人,如此双标的中国人。

没错,我们都想要做到文化输出,都想要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魅力。但传播的过程中总会有偏差,总会有一些误解存在,尤其是外国友人想要借助我们的文化元素制作文艺制品时,总会因为一些文化差异闹出一些笑话。这就需要我们表现出一些“自信”来。

这种自信不是我们对对方某些错误的能引经据典地指出,而是对自身文化实力的确信,我们确信,我们的美丽文化不会因为对方地某些错误招致反感乃至敌视;我们确信,我们的文化形象不会因为对方的一些错误被歪曲;我们确信,中国的对外形象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对这类剧的指责一定会很多,包括但不仅限于“英语让人出戏”“演员表情过于呆板”“打仗还能穿的那么漂亮”……但我深信,只有有了这样的作品,我们的文化形象才能打出去,才能让更多人意识到这里也有美,迥异于日本、韩国文化的美。

文化自信是什么?不怕错,因为,不做才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