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发布,保障足够阅读时间是关键

日前,教育部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下文简称《指导目录》),遴选了300种古今中外的图书,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据介绍,《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统筹考虑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阅读特点和阅读数量。

研制阅读《指导目录》,便于学生自主选择与学校教学内容相衔接的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拓宽学生的视野。

只是,在自主选读这部分课外书籍时,学生的课余时间或许是一个问题。也许是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学业负担,教育部门在发布《指导目录》时提到,《指导目录》是对现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作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全部必读。

课外阅读属于发展学生兴趣范畴,统一要求、强制使用自然行不通。只是,少了强制和统一要求,这份《指导目录》中的书籍,或许只能被少数人翻阅。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常常存在“唯分数”与“唯升学”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教招考一体化,“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于是,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教学偏于应试化,而不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教学则被边缘化。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很多学生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不成,没有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是常有的事。有的学校和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也是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出发,通过阅读积累好词好句,不少阅读指导,也是围绕提高升学成绩而展开,教给学生应试阅读的方法。

为何不少学校经常实行“题海战术”呢?那是因为操作简单,也直接对应考试内容。不可避免地,学生在学校常常被要求做习题和阅读教辅,进行题海训练,留下有限的发展兴趣的自主空间。而在升学目标达成后,不少学生因缺乏积极的读书兴趣,也就失去读书的动力。

由学生根据《指导目录》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关键在学生能有足够时间进行自主选择。于学校老师和家长而言,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因此,建议相关方面尽量少地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阅读,甚至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形成读书的氛围。

事实上,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出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是比单纯要求学生做题更好的办法,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老师及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若想充分利用好这份《指导目录》,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增加课余自主阅读的乐趣,也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应试倾向,关注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兴趣培养。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熊丙奇

编辑 汪垠涛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