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认可度较高的竞赛集锦

【导读】五大学科竞赛中,高校最为喜爱的是数学和物理竞赛生,生物和信息学竞赛一般情况下对专业限制性较大。五大学科竞赛对于高校保送的作用,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方可获得保送资格。下面一起看下具体竞赛介绍:排名不分先后,网址暂时去除,有意向的可以留言

《1》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数学会

1.竞赛时间:预赛各省时间不一,每年9月为联赛,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笔试。

3.竞赛内容:预赛不超出高考数学大纲;联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准;决赛参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要求进行。包括代数、几何、数论、组合。

4.竞赛特点:预赛难度是高考难度;联赛和全国决赛内容范围和深度,远高于高考难度。

《2》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物理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9月上旬预赛,9月中下旬复赛(笔试+实验),10月底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预赛为笔试;复赛及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包含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依照竞赛大纲命题。包括电学、力学、光热、近代物理等内容。

4.竞赛特点:预赛试题大部分相当于高考稍难或难题的水平。

《3》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

1.竞赛时间:每年7月省级联赛第一试;每年9月省级联赛第二试;每年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省级联赛为笔试,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化学,参考化学竞赛大纲。

4.竞赛特点:竞赛内容涵盖较广泛,省赛只有笔试,国赛含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4》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4-5月省级联赛,含初赛和复赛;每年8月为全国决赛,包括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联赛为笔试;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包含动植物学、动物行为学、细胞学等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学部分内容。竞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主。

4.竞赛特点:参赛人数相对较少,联赛试题难度大于高考、易于全国竞赛试题。

《5》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计算机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10月中旬省赛初赛,11月中旬省赛复赛,次年8月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笔试,复赛为程序设计;决赛以省为单位派队参加。

3.竞赛内容:出题范围、竞赛形式及评分标准等由科学委员会制定的联赛大纲确定。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

4.竞赛特点:竞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但报名对初高中并无限制,因此初中生也可参加提高组竞赛;省级竞赛获奖者通过选拔参加全国竞赛。

《6》新概念作文大赛

主办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萌芽杂志社

1.竞赛时间:每年4月开始启动。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投稿评定,设一二三等奖。

3.竞赛内容:以征文形式征稿,不限内容、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

4.竞赛特点:分A/B/C三组,A组为高二、高三学生。B组为高一和初中生;C组为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7》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主办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

1.竞赛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初赛,每年4月—5月为复赛(分省区复赛和全国网络复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提交作品,复赛为现场作文。

3.竞赛内容:命题作文。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

《8》“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主办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

1.竞赛时间:每年9月—次年4月为初赛,高三初赛为9月-11月中旬,每年7月为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提交作品,决赛为现场作文。

3.竞赛内容:命题作文。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

《9》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主办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1.竞赛时间:每年9月-12月为初赛阶段,次年4月-5月为复赛;每年7月为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作文。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共设置科普、科幻两个类别。初赛和复赛均为网络赛(线上提交作品),总决赛为现场赛(现场写作)将以夏令营形式进行。

4.竞赛特点:本竞赛文理科学生均可参加。

《10》“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主办方: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

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赠送)。

《11》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

主办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

1.竞赛时间:每年11月份启动,12月至次年5月为网络赛投稿;次年6月为现场赛选拔;次年7月为决赛暨颁奖。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参赛作品必须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文本,大赛对文体不作限制。

《12》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主办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中国高校招生研究会主办的《高校招生》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

1.竞赛时间:每年12月为初赛第一阶段,次年2月为初赛第二阶段;次年4月为复赛;每年7月为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初赛主要考察英语作文;复赛包括作文、口语和听力。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比拼。

《13》全国创新数学大赛

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

1.竞赛时间:

大赛分初赛、复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大赛初赛一般从11月开启,复赛一般从次年4月底开启,决赛在次年7月,以夏令营形式进行。

2.竞赛方式:

初赛为网络赛;复赛为现场笔试;决赛以笔试为主,部分同学将加试面试。

3.竞赛内容:

初赛考试内容:参照高中数学内容、高校自主招生数学内容及部分数学史内容;题型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

复赛考试内容:参照高中数学内容、高校自主招生数学内容;考题形式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创新型解答题等部分组成。

决赛考核内容:由基础能力考试、即时学习能力考试和数学文化考试、综合能力考试、终极面试考试构成,考题形式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创新型解答题等部分组成。

《14》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1.竞赛时间:本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分各赛区初赛、决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时间在每年的11月中旬(星期日),决赛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中旬(星期日)。每年暑假举办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初赛包括笔试和听力。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

4.竞赛特点:分年级进行考试,不同年级测试范围及难易程度不同。

《15》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主办方:中央电视台

1.竞赛时间:每年10月左右开始分赛区报名,次年5或6月全国总决赛。无论是分赛区选拔还是全国总决赛,都分为初赛、复赛、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以口语为主,个别分赛区有笔试。

4.竞赛特点:比赛分为:幼儿组(4-6岁)、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高中、大学成人六个组别。各地分赛区选拔赛采取初、复、决赛制。全国总决赛预选赛采取评委现场评审方式进行。

《16》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

主办方:中国日报社

1.竞赛时间:大赛每年9月从演讲征文选拔赛开始,每年11月举办预赛等。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英语作文,英语口语演讲等。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比拼。适合文理科生,并且通过机构,多次参加,直至获得名次。

《17》东润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主办方:丘成桐教授和东润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1.竞赛时间:每年9月1日前提交报告。

2.竞赛方式:同一学校3人组队参赛(由一名老师带队),在网上注册,选取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论文,提交评选。

3.竞赛内容:研究范围涵盖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例如:

基础研究: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分析等;

工程应用:包括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信息及数码科技等;

商业应用:包括经济、金融、物流、管理、决策、运筹学、交通运输等;

科学应用:包括医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及健康问题;

创新设计:包括图形设计、游戏等;

精算学(针对“保险精算师大奖”而独立设置)。

4.竞赛特点:本竞赛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学研究性活动,参赛者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对报告进行评比。奖项包括分区赛入围奖和全国总决赛金、银、铜、优胜奖,并有奖金。分区入围奖以答辩形式评选,全国决赛以英文答辩方式评选。

《18》东润丘成桐中学物理奖

主办方:丘成桐教授和东润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1.参赛方式: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赛。

●每支参赛队伍由1至3位华人中学生组成,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领,提交研究报告。

●学生身份:以在参赛报名之时是否为在校中学生为准。

●导师身份:除了选择本校的中学教师指导之外,也可以选择某位大学老师作为导师。

2.竞赛特点: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舍弃试卷和标准答案,让学生以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参与竞赛。

《19》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创新能力大赛

主办方:中国发明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研究中心、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

1.竞赛时间:每年9-12月为初赛阶段,次年4月-5月为复赛阶段;7月为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形式:初赛和复赛均为现场赛,以笔试形式在各省分赛区举行。决赛以夏令营的形式举行。

《20》“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主办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周凯旋基金会

1、申报条件:在校高中生,品学兼优,有独立或他人指导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

2、申报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申报。

3、申报项目:包括12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环境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

《2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主办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省(区、市)人民政府

1.竞赛时间:每年4月10日前为省级组织阶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每年8月下旬到年底为总结阶段。

2.竞赛方式:提交作品。

3.大赛内容:大赛主要内容包括:创新项目竞赛和评比展示。

创新项目竞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

评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4.比赛特点:提交科技创新作品,可以是科技发明、程序设计、科学调查等,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医学、农学、生物学、工学等领域。

《22》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1.竞赛时间:每年3月省内评选;每年4月全国评选;每年暑期全国评比入围者面试。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提交作品评比,现场面试评选全国奖。

3.竞赛内容: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程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作品形式(活动的“评选类项目”);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海洋探险等竞赛项目(活动的“竞赛类项目”)和机器人舞蹈、机器人擂台等表演项目。

4.竞赛特点:

“评比类项目”获奖作品都是由各省组织评选并按要求限额推荐作品参加全国评比,经主办单位(活动组委会)组织的作品技术测试、网上公示、专家评选、作者面试(包括现场技术测试和学生答辩)等步骤产生并确定。

“竞赛类项目”将与每年暑期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暨颁奖仪式”同期举行,分为现场比赛和面试(包括现场技术测试和学生答辩)两个部分。

《23》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土耳其时代教育协会

1.竞赛细则:整个比赛过程均使用英语,因此对选手要求流利的英语是前提。每个国家最多提供3个项目,每个项目可派2名参赛者,项目既可代表个人也可代表集体。

2.竞赛形式:是以展板的形式,各国将自己的环境科研项目按组委会要求,以一定规格尺寸的展板将其内容尽可能以图片、图表、研究报告等完整地展示。

3.竞赛目的: 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使各国学生的交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24》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竞赛学科: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老年学、数学、医药和健康学、微生物学、物理学、交通工程、环境管理和动物学,以及团队项目。

竞赛特点: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 ~ 12年级(即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

《25》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宇宙基金会(COSMOS FOUNDATION,CF)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1.参赛对象:报名时为高年级(即9—12年级的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并拥有独立科学研究成果的学生

2.选拔时间:每年十一月举办中国区选拔。

3.参赛项目:

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研究、生物能源研究、不可再生能源研究、能源政策研究、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能源效率研究、能源节约技术研发等;

工程:包括生物工程研究、土木工程研究、机械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研究、材料工程研究、电气工程研究、计算机工程研究等;

环境:包括土地管理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生物修复技术研发、空气污染对策研究及空气质量研究、土壤污染对策研究及土地质量研究、水污染对策研究及水质量研究、减少-回收-再利用3R研究。

《26》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主办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承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承办及有关部门协办。

1.竞赛时间:省级竞赛每年5月,全国竞赛每年7月;

2.竞赛方式:团体参赛,现场比赛。

3.竞赛内容: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

4.竞赛特点:机器人竞赛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既要学习机器人编程,也要学习机器人硬件的组装和改装。尤其到了国赛阶段对软件和硬件的要求都较高。

《27》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

主办方: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部

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所在学校未组织参赛的选手可通过网络注册、答题进行初赛、复赛,决出优胜者参加电视总决赛。电视总决赛采取现场竞赛、电视录播方式进行。

《1》中华之星"国学大赛

主办方:中华书局指导,《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主办

1.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根据初赛试题在线提交作文;复赛:分赛区现场闭卷笔试。包含国学常识、阅读和写作等;大赛决赛于7月底或8月初以夏令营的形式举行。

2.竞赛内容:初赛:重点考查选手的国学经典思辨性阅读和综合写作能力;复赛:重点考查选手国学常识掌握水平、国学经典鉴赏水平、思辨性阅读和综合写作能力。

《28》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数学会

大赛官网:

1.竞赛时间:预赛各省时间不一,每年9月为联赛,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笔试。

3.竞赛内容:预赛不超出高考数学大纲;联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准;决赛参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要求进行。包括代数、几何、数论、组合。

4.竞赛特点:预赛难度是高考难度;联赛和全国决赛内容范围和深度,远高于高考难度。

《29》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物理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9月上旬预赛,9月中下旬复赛(笔试+实验),10月底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预赛为笔试;复赛及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包含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依照竞赛大纲命题。包括电学、力学、光热、近代物理等内容。

4.竞赛特点:预赛试题大部分相当于高考稍难或难题的水平。

《30》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

1.竞赛时间:每年7月省级联赛第一试;每年9月省级联赛第二试;每年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省级联赛为笔试,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化学,参考化学竞赛大纲。

4.竞赛特点:竞赛内容涵盖较广泛,省赛只有笔试,国赛含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31》 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4-5月省级联赛,含初赛和复赛;每年8月为全国决赛,包括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联赛为笔试;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包含动植物学、动物行为学、细胞学等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学部分内容。竞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主。

4.竞赛特点:参赛人数相对较少,联赛试题难度大于高考、易于全国竞赛试题。

《32》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中国计算机学会

1.竞赛时间:每年10月中旬省赛初赛,11月中旬省赛复赛,次年8月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笔试,复赛为程序设计;决赛以省为单位派队参加。

3.竞赛内容:出题范围、竞赛形式及评分标准等由科学委员会制定的联赛大纲确定。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

4.竞赛特点:竞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但报名对初高中并无限制,因此初中生也可参加提高组竞赛;省级竞赛获奖者通过选拔参加全国竞赛。

《33》新概念作文大赛

主办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萌芽杂志社

1.竞赛时间:每年4月开始启动。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投稿评定,设一二三等奖。

3.竞赛内容:以征文形式征稿,不限内容、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

4.竞赛特点:分A/B/C三组,A组为高二、高三学生。B组为高一和初中生;C组为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34》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主办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

1.竞赛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初赛,每年4月—5月为复赛(分省区复赛和全国网络复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提交作品,复赛为现场作文。

3.竞赛内容:命题作文。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

《35》“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主办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

1.竞赛时间:每年9月—次年4月为初赛,高三初赛为9月-11月中旬,每年7月为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提交作品,决赛为现场作文。

3.竞赛内容:命题作文。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

《36》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主办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1.竞赛时间:每年9月-12月为初赛阶段,次年4月-5月为复赛;每年7月为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作文。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共设置科普、科幻两个类别。初赛和复赛均为网络赛(线上提交作品),总决赛为现场赛(现场写作)将以夏令营形式进行。

4.竞赛特点:本竞赛文理科学生均可参加。

《37》“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主办方: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

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赠送)。

《38》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

主办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

1.竞赛时间:每年11月份启动,12月至次年5月为网络赛投稿;次年6月为现场赛选拔;次年7月为决赛暨颁奖。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参赛作品必须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文本,大赛对文体不作限制。

《39》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主办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中国高校招生研究会主办的《高校招生》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

1.竞赛时间:每年12月为初赛第一阶段,次年2月为初赛第二阶段;次年4月为复赛;每年7月为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初赛主要考察英语作文;复赛包括作文、口语和听力。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比拼。

《40》全国创新数学大赛

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

1.竞赛时间:

大赛分初赛、复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大赛初赛一般从11月开启,复赛一般从次年4月底开启,决赛在次年7月,以夏令营形式进行。

2.竞赛方式:

初赛为网络赛;复赛为现场笔试;决赛以笔试为主,部分同学将加试面试。

3.竞赛内容:

初赛考试内容:参照高中数学内容、高校自主招生数学内容及部分数学史内容;题型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

复赛考试内容:参照高中数学内容、高校自主招生数学内容;考题形式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创新型解答题等部分组成。

决赛考核内容:由基础能力考试、即时学习能力考试和数学文化考试、综合能力考试、终极面试考试构成,考题形式为不确定选项选择题、创新型解答题等部分组成。

《41》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1.竞赛时间:本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分各赛区初赛、决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时间在每年的11月中旬(星期日),决赛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中旬(星期日)。每年暑假举办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初赛包括笔试和听力。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

4.竞赛特点:分年级进行考试,不同年级测试范围及难易程度不同。

《42》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主办方:中央电视台

1.竞赛时间:每年10月左右开始分赛区报名,次年5或6月全国总决赛。无论是分赛区选拔还是全国总决赛,都分为初赛、复赛、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以口语为主,个别分赛区有笔试。

4.竞赛特点:比赛分为:幼儿组(4-6岁)、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高中、大学成人六个组别。各地分赛区选拔赛采取初、复、决赛制。全国总决赛预选赛采取评委现场评审方式进行。

《43》 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

主办方:中国日报社

1.竞赛时间:大赛每年9月从演讲征文选拔赛开始,每年11月举办预赛等。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英语作文,英语口语演讲等。

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比拼。适合文理科生,并且通过机构,多次参加,直至获得名次。

《44》东润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主办方:丘成桐教授和东润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1.竞赛时间:每年9月1日前提交报告。

2.竞赛方式:同一学校3人组队参赛(由一名老师带队),在网上注册,选取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论文,提交评选。

3.竞赛内容:研究范围涵盖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例如:

基础研究: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分析等;

工程应用:包括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信息及数码科技等;

商业应用:包括经济、金融、物流、管理、决策、运筹学、交通运输等;

科学应用:包括医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及健康问题;

创新设计:包括图形设计、游戏等;

精算学(针对“保险精算师大奖”而独立设置)。

4.竞赛特点:本竞赛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学研究性活动,参赛者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对报告进行评比。奖项包括分区赛入围奖和全国总决赛金、银、铜、优胜奖,并有奖金。分区入围奖以答辩形式评选,全国决赛以英文答辩方式评选。

《45》东润丘成桐中学物理奖

主办方:丘成桐教授和东润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1.参赛方式: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赛。

●每支参赛队伍由1至3位华人中学生组成,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领,提交研究报告。

●学生身份:以在参赛报名之时是否为在校中学生为准。

●导师身份:除了选择本校的中学教师指导之外,也可以选择某位大学老师作为导师。

2.竞赛特点: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舍弃试卷和标准答案,让学生以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参与竞赛。

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创新能力大赛

主办方:中国发明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研究中心、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

1.竞赛时间:每年9-12月为初赛阶段,次年4月-5月为复赛阶段;7月为全国总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形式:初赛和复赛均为现场赛,以笔试形式在各省分赛区举行。决赛以夏令营的形式举行。

《46》“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主办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周凯旋基金会

1、申报条件:在校高中生,品学兼优,有独立或他人指导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

2、申报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申报。

3、申报项目:包括12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环境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

《47》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主办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省(区、市)人民政府

1.竞赛时间:每年4月10日前为省级组织阶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每年8月下旬到年底为总结阶段。

2.竞赛方式:提交作品。

3.大赛内容:大赛主要内容包括:创新项目竞赛和评比展示。

创新项目竞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

评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4.比赛特点:提交科技创新作品,可以是科技发明、程序设计、科学调查等,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医学、农学、生物学、工学等领域。

《48》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1.竞赛时间:每年3月省内评选;每年4月全国评选;每年暑期全国评比入围者面试。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提交作品评比,现场面试评选全国奖。

3.竞赛内容: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程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作品形式(活动的“评选类项目”);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海洋探险等竞赛项目(活动的“竞赛类项目”)和机器人舞蹈、机器人擂台等表演项目。

4.竞赛特点:

“评比类项目”获奖作品都是由各省组织评选并按要求限额推荐作品参加全国评比,经主办单位(活动组委会)组织的作品技术测试、网上公示、专家评选、作者面试(包括现场技术测试和学生答辩)等步骤产生并确定。

“竞赛类项目”将与每年暑期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暨颁奖仪式”同期举行,分为现场比赛和面试(包括现场技术测试和学生答辩)两个部分。

《49》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土耳其时代教育协会

1.竞赛细则:整个比赛过程均使用英语,因此对选手要求流利的英语是前提。每个国家最多提供3个项目,每个项目可派2名参赛者,项目既可代表个人也可代表集体。

2.竞赛形式:是以展板的形式,各国将自己的环境科研项目按组委会要求,以一定规格尺寸的展板将其内容尽可能以图片、图表、研究报告等完整地展示。

3.竞赛目的: 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使各国学生的交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50》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竞赛学科: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老年学、数学、医药和健康学、微生物学、物理学、交通工程、环境管理和动物学,以及团队项目。

竞赛特点: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 ~ 12年级(即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

《51》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主办方:宇宙基金会(COSMOS FOUNDATION,CF)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1.参赛对象:报名时为高年级(即9—12年级的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并拥有独立科学研究成果的学生

2.选拔时间:每年十一月举办中国区选拔。

3.参赛项目:

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研究、生物能源研究、不可再生能源研究、能源政策研究、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能源效率研究、能源节约技术研发等;

工程:包括生物工程研究、土木工程研究、机械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研究、材料工程研究、电气工程研究、计算机工程研究等;

环境:包括土地管理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生物修复技术研发、空气污染对策研究及空气质量研究、土壤污染对策研究及土地质量研究、水污染对策研究及水质量研究、减少-回收-再利用3R研究。

《5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主办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承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承办及有关部门协办。

1.竞赛时间:省级竞赛每年5月,全国竞赛每年7月;

2.竞赛方式:团体参赛,现场比赛。

3.竞赛内容: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

4.竞赛特点:机器人竞赛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既要学习机器人编程,也要学习机器人硬件的组装和改装。尤其到了国赛阶段对软件和硬件的要求都较高。

《53》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

主办方: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部

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所在学校未组织参赛的选手可通过网络注册、答题进行初赛、复赛,决出优胜者参加电视总决赛。电视总决赛采取现场竞赛、电视录播方式进行。

《54》中华之星"国学大赛

主办方:中华书局指导,《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主办

1.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根据初赛试题在线提交作文;复赛:分赛区现场闭卷笔试。包含国学常识、阅读和写作等;大赛决赛于7月底或8月初以夏令营的形式举行。

2.竞赛内容:初赛:重点考查选手的国学经典思辨性阅读和综合写作能力;复赛:重点考查选手国学常识掌握水平、国学经典鉴赏水平、思辨性阅读和综合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