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撬动”发展“智撑”产业升级

“去年,我市新增注册商标9831件,比上年增长53.49%,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0件,比上年增长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上年的9.33件增至11.23件;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21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比上年增长300%;新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企业8家,比上年增长166.67%……”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得知,近年来,温岭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有力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裂变扩张。

目前,我市已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和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创建,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改善发展环境,呈现出“专利与商标”齐头并进,“创造和保护”协同发展的积极势头。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1538件、实用新型专利9778件、外观专利5566件,通过PCT申请国际专利21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台州市专利示范优势企业49家,列入省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培育1家,全市还拥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企业14家。全市累计注册商标50739件,其中驰名商标14件,拥有省级商标品牌基地7个,温岭获评全省首批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镇。

但随着企业创新积极性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也更加严峻。

为此,去年市市场监管局以“改革+创新”探索地方特色,以“指导+服务”培育保护意识,以“布控+严打”净化市场环境的“3+”举措,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去年5月,新界泵业投诉称,在市场上发现福建一家企业生产标注仿冒新界公司注册商标的水泵。其后,温岭有关部门连夜赴福建查办,现场查获假冒水泵5334台,其订单金额逾150万元。这是去年温岭推进实施最严知识产权系列行动以来,破获的最大案件。

该案能即时破获,极大部分得益于温岭创新推出的“1+18+X”模式。该模式由1个知识产权援助中心、18个市场监管查办机构、X个公安、法院、检察院、海关、税务等其他相关部门所构成,形成联合执法效能。

“推行‘1+18+X’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更能发挥各部门的联动执法能力,极大地缩短了维权流程,从而提高了维权的效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去年该局还紧密部署,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假冒侵权整治,大力开展了重点行业侵权行为大排查、大整治,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2019年至今,全市共查处并办结知识产权案件173起,罚没款1219.5万元,破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件,刑拘26人,取保候审21人,逮捕9人,起诉25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知识产权无形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我市不仅建成了全省首家标准化运行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园,将品牌指导、代理服务、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服务、检测服务、标准化服务、认证许可、质押融资等功能汇于一地,搭建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体。还完善了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融资,让“知产”真正成为“资产”。“2019年至今,我们共办理了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39笔、融资金额3.12亿元;指导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206笔,融资金额达5.799亿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