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物件,久违的亲切!「下」

  久不居乡村,偶尔回去滞留一小段时间,才蓦然发现,如今的农村早已是今非昔比,小时候记忆中的许多东西,要么消失得不见踪影,要么默默地堆积在犄角旮旯,任时间的烟尘来剥蚀。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情景,想着梦幻般曾经经历的岁月,不由得泪水模糊了双眼……


  是啊!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岁月的滚滚车轮碾过春夏秋冬,踏过风霜雨雪,一路绝尘而去,让昔日的一切都成为了记忆,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面对此情此景,心里有几许失落,几许留恋,昔日的时光,情不自禁地又萦绕在眼前,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那么地清晰可见,偶尔看到一个老物件都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



091.洋灯,我们曾经就这样称呼,后来我家终于也有了这么一盏,母亲想留给我晚上学习用,

结果后来被摔烂了……


092. 旱烟锅,过去人家家家几乎拥有,现在可不多见了。

093. 竹皮暖壶,现在见过的人还多吗?估计多乎哉?不多也啦

094. 应该也是把锁子,但更古老,隐隐约约似乎小时候目睹过。

095.应该是木耙和牛勾结吧?耙已经介绍过了,牛勾结主要是需要牛干活时扣在牛脖颈上,

使其和工具相连在一起。



096.军用水壶,小时候真得特别想拥有一把,夏天秋季带水最牛气,

可惜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一理想,时隔几十年人家都淘汰了,我才收留了一把。


097. 做月饼的模具吧?刻制多么精致啊!

098. 锯子、草筛和柳条编制的安全帽,这些东西都不多见了。

099.犁铧,旧时木犁专用,已经走进历史有半个世纪了。

100. 油坛子。肚大口小,记得过去人们经常骂肚大的人说,你看你的肚皮哇么,和个油坛子似的。

101. 三耳罐子。别说现在过去也不多见,两耳的倒是常见。


102.这叫木锨,过去打出的粮食和柴草和在一块,先是用叉子把大柴草挑了,

接下来扬场,剩下了细小的柴渣还在颗粒里,再用木锨抢一下就比较干净了。


103.竹篮子。在过去人们家根本不把它视为装烂七八糟的器物,要装都是家里贵重的东西,

诸如鸡蛋等,或赶集的时候提着它上街,总之,它和农村那些一般的筐子不可同日而语。


104.鞋拔:亦称“鞋拔子”、“鞋溜子”,民间穿鞋时所用的一种辅助用具。穿鞋时帮助伸进鞋中的光滑的板状物。质料有兽骨、牛角、铜、象牙,今有用塑料等。


105. 推刨,现在木匠早抛弃了这个东西,可在当初它可是木匠吃饭的主要工具啊。

106. 油篓子。记忆里似乎见得不多,现在估计更难看到。

107.铜瓢,一个尽管有二斤中,可时间长了照样能磨塌,过去见过打了补丁的铜瓢,

其它材料做成的瓢,诸如铝的、铁的等,被磨烂的情况更是不在话下。


108. 石臼。村里有但不多,可以在它的里面捣碎辣椒等。

109. 应该是石磨吧?做豆腐磨碎豆子难道不是它?

110. 应该是所谓斗的东西吧?可以用它分粮等,免得一斤一斤地称重。

111. 当年很牛的板箱。

112. 墨斗。过去木匠取直线时专用的工具

113.制作土坯。想当年农村的房屋几乎都是土坯垒成,谁家准备起房盖屋第一步就是制作土坯,初夏之际,种子下到地里之后是一小段难得的闲暇,吆喝上左邻右居十来个人,一两天就能把两间土坯屋所需的土坯完成。


114.套婴。这是为了防止损害着干活骡马的肩膀而为它们特制的东西,现在农村骡马都很少见了,哪还有这东西的存在呢?


115. 这个东西,我们叫半升,小时候见过,应该是称量粮食的器物吧?


116. 很旧的门铧,这个农村也应该很少见到了。

117.夜壶。过去,北方农村冬天专门提供给老人使用的溺器。


118.疤壳子。这是我们小时候对它的称呼,由柳条编制而成,记得我们家曾经有过一个,

就吊在闲房的椽上,里面堆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119. 粗糙不堪的木板凳,我家曾经灶头下烧火坐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板凳。


120. 这是过去农村套车的绳线,这几样谁能说出名字?说不出来那就表明你还年轻得很呐!


121. 镰刀,这个应该很熟悉吧?



122.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

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124.月饼炉。过去每到中秋节前夕,村里几家人家搭伴就用这样的土炉打月饼,

至今还记得那种场面和月饼的甜香味道。


125. 墙围子。过去人工在炕的周围画一圈图案,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俗称墙围子。


126. 配眼镜摊子,对的,记忆中就这个样子。


127. 锁边机。最古老的那种,就摆放在商店的里面。


128. 钉鞋摊。过去在街道繁华之地的路边,常有修鞋老师傅在摆摊修鞋。

129. 笼匠做笼。现在应该还有吧?但估计多乎哉?不多也。

130. 编篓子。小时候在村里的早晚或下雨天家里常能见到父亲干这活儿。

131. 毛毛匠,见得真不多,不知道大伙中谁见过?

132. 钉锅,也曾经见过。


133. 擀毡子,记得就是这个样子。


134. 跳绳。曾经很欢乐的场面。


135. 纳骨码。贫困岁月中的一项欢乐活动。


136. 铅笔盒,曾经的我们至多能用上这样的铅笔盒,就是一种奢望了。


137. 过去的毡靴,还有女式的,现在除非特殊地区,估计不多见了。

138. 筷笼子,小时候见过,大家还有影响吗?

139. 烛台,应该是专门放置蜡烛的,估计过去一般人家也用不上这个,除非大户人家。

140. 戥子,过去专门称银子的


141. 两瓶老酒

  曾经在朋友圈、网上或自己亲自拍照,当然也有朋友专门给提供的,积攒下这么多过去老物件的照片,其实还有很多,但由于保存得比较混乱,不想一一再寻找了,太费事了,整理这一百多幅及稍加文字说明也费了我很多时间,不过只要大家喜欢,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谢谢大家欣赏。

【作者介绍】王成海,男,网名一笼莜面,内蒙古察右后旗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贯喜欢文学、历史,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文数十篇。近几年来由于身患重病,为打发难捱之时日,创办一原创文学平台(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时至今日平台已经发文一千多期,有家乡乡土文章两千余篇,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老事旧人”,予以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