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贺的超级阿嬷》启示录:活成幸福的样子,真的很美

我们追逐成绩、金钱、名利的时候,不入深度思考我们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很忙。学生忙着考出好成绩,上班族忙着追逐业绩,老板们忙着追逐金钱、名誉和权利……

我们的一生都在忙着追逐,但是追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纵观这些欲望,无不在诉求着一个共同的追求:幸福

然而,幸福的人可能会拥有事业、金钱、爱人;但是拥有事业、金钱、爱人的人却未必拥有幸福。

1950年2月10日,日本的一个普通家庭生下了他们第二个儿子德永昭广。

熟知历史的小伙伴一定知道,1949年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之,那时昭广2岁,他父亲因为“回广岛看看”而遭受核辐射污染,最终死亡。

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经济迎来大萧条,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昭广的妈妈既要上班还要抚养他和哥哥。迫于现实只好把八岁的昭广,送往阿嬷(外婆)家寄养,而本书的创作背景就来源于此。

2001年,德永昭广将童年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故事写成《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书中给我们讲述了昭广与阿嬷一起渡过的时光,并用温馨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真谛。

幸福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对待生活的心态

大家都在忙着追求幸福,但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也有人说,幸福是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

还有人说,幸福是席慕容笔下的翠鸟与大树;

更有人说,幸福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是来生想做一棵树。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童话:很久以前,有个国王救了一个精灵,精灵为了报答他,答应帮他实现一个愿望。

国王的愿望就是获得点石成金的本领。看着他的金衣服,国王非常高兴自己的新本领。“太神奇啦!我要马上回王宫,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大家!”

可是他的手指碰了自己的马,马变成了金子;碰到了食物,食物变成了金子;碰到自己的女儿,公主也变成了金娃娃。这时他才追悔莫及。

如果你对生活永不满足,即使是拥有城池的国王,也不会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合住在一间小屋。尽管生活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后来朋友们相继成家,纷纷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但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时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后来,那人遇到柏拉图,便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乐和满足,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啊!”

阿嬷曾说:幸福不是由金钱左右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昭广在阿嬷家生活的时候,贫穷让他既不能学剑道,也不能学柔道。在阿嬷提议下,他练习了一项不花钱的本领--跑步。

运动会时,因为昭广的盒饭里只有梅干和甜姜,总是有老师假装生病和昭广互换盒饭,没想到老师的豪华饭菜是昭广很少吃到的美味菜肴。

老师们的做法印证了外婆的话:“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

我想这不仅仅是体贴,还是真正的爱护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阿嬷对乞丐从不吝啬,对来借钱的人也慷慨大方,让人怀疑她是有钱人,事实上德永和外婆经常没有饭吃,饿的头晕眼花是常有的事。

阿嬷和昭广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他们一直过着心满意足的生活。

幸福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做自已热爱的事

前几年,有句话流传甚广:有一种鸟很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这就是中国传统式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长辈们嘴上谈着快乐成长,私底下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拼特长班,拼学区房,拼名校等等。

在《大学生来了》节目中,李璐说自己的母亲,为了让自己改变初衷变更专业,不仅斥责女儿不孝顺,更是在阳台上演“生死劫”,以死要挟。

被逼无奈,李璐只得顺从。“可是大学四年我过得很颓废,没有任何兴趣及动力去学习和生活。”李璐说。

在家长威逼利诱下更改志愿,让李璐失去了自主选择权。如同包办婚姻,不仅让自己“被选择”的专业爱不起来,还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我们只有被唤醒内心真正的爱好,才能激发自己的内驱力,也才能有动力坚持下去,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马云希望自己的儿子成绩中等就可以了,这样才有时间学习其他技能。

李开复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乖,他希望孩子做事有主见不盲从。

扎克伯格希望女儿长大做一个坚强的女性。换句话说,他希望女儿先学会做人。

阿嬷对待孩子的做法与这些名人不谋而合。昭广的学习成绩比较差,阿嬷从不介意。英文不好,就让他写上“我是日本人”。历史不会,就让他在卷子上写上,“我不拘泥于过去”。

虽然昭广的期末成绩单,只有体育得了5分,其他的课只有1分2分,但阿嬷说:“每个1分2分,加起来不就是5分了吗,人生就是总和力。”

初中时,昭广因棒球打得出色,当上棒球队长。阿嬷不惜拿出1万日元的存款为他购买一双最贵的棒球鞋。那时母亲每月只能从广岛给他们寄来几千日元的生活费,可想而知这一万日元,是阿嬷多年的积蓄。

爱是什么?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我愿意付出全部的支持。

这样的态度,也成为了德永昭广一辈子的精神力量,他在成年后投入相声圈,刚开始时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他一直记得阿嬷的话,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最终成为日本喜剧界的泰斗。

幸福不是此时此刻,而是笑对生活里的每个瞬间

对于生活的苦难,泰戈尔曾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德永昭广常常通过书信和母亲互告平安,有一次,他偷看了母亲给阿嬷的来信,母亲在信中说应为生病,原本5000日元的生活费,只能凑齐2000日元。

那天晚饭,德永昭广只吃了一碗饭,就说自己吃饱了。阿嬷看出了端倪,给他留了个大饭团,并写了一张便条:饭还是有的,吃吧!这个饭团让小昭广感受到了阿嬷温暖的爱意。

困境就如生命的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会让人觉得温暖。

常听人说东西都是攒出来的,幸福也不例外。昭广与阿嬷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积攒着幸福。

林语堂先生在其名著《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有着“文曲星下凡”美誉的苏轼,这一生,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被贬到苏州时,看着西湖边的荷花,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还因此有了别名西子湖。

他在惠州吃着美味的荔枝,笑眯眯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热衷于吃,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他发明的做法。

他有时也会臭美,戴上他亲手缝制的东坡帽招摇过市得意洋洋;

苏轼不仅词写得好,他的书法在“苏黄米蔡”中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这些令普通人崩溃的贬官经历,他用乐观宽容的心态予以回击,创作出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最终成为宋代文学成就的最高峰

我想苏东坡和阿嬷的灵魂是极有趣的,他们用乐观宽容的心态,把满目疮痍的生活过成温暖的日子。

由此可见,一个人过得不如意,不幸福,或许不是因为眼前的苟且。

面对金钱名利亦或是生活的一片狼藉时,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保持内心的稳定与安宁,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或者你也可以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幸福——幸福就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