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四讲:太极态与太极拳4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第四讲:太极态与太极拳

太极拳名家 康伟 本刊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这么一说,太极拳和“无极”“太极”这些概念和状态还真的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了,这样看来,不搞清楚这些基本的概念,不明确古人所描述的“无极”“太极”是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我们就无法准确的知晓太极拳习练的真实目的,也就自然不会理解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和理论,为什么与其它的拳术训练有如此差别。

许多人虽然天天在练太极拳,但除了练习拳架子以外,对于“无极”“太极”状态的感知和修练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练拳和“无极生太极”也就扯不上关系了。

康伟:是的。如果我们的头脑中对太极拳运动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线条,我们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太极拳习练过程中的许多方法和手段的真实目的,那么我们习练的太极拳也就变成了单纯的肢体运动,也就无异于其他的拳术运动和体育运动了。

太极拳习练最重要的就是对自身“太极状态”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认知过程又必须在自身达到“无极状态”下才能实现,所以太极拳的习练方式,首先不是练“太极”,而是要首先学会“归无极”。

不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使我们的生命状态回归到生命初始的“无极状态”,是无法实现“太极状态”下的生命运动的。

所以,前人在练太极拳时,就产生了“站无极桩”和“动中求静”这样的训练手段了。有了上面这些理论概念的基础,下一次我们就来谈一谈“无极桩”和“太极桩”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