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财政:用好“两山”服务密码 撬动绿色经济发展

近年来,浦江接连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县,首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荣誉背后,是浦江县财政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抓改革,以省“两山”资金为杠杆,撬动总投资约75亿元的“两山”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绿色经济发展有效推进。

落实大治理 推动大环保

近年来,浦江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从治水、净气、保土入手,安排“两山”资金8000万元,着力修复、提升生态环境。2019年,浦江第5次捧回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此外,浦江还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方面,浦江当年也位居全省第二。

为打好治水长效战,浦江安排“两山”资金5500万元,开展了总投资5.4亿元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目前浦江全域已基本消灭污水直排入河现象。

此外,浦江还投入4亿多元,实施河湖库塘清淤,完成清淤640多万方,切实提升河湖库塘水质。

为打好净气攻坚战,浦江还安排两山资金2500万元,实施绿色公交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采购纯电动车公交车131辆、清洁能源车公交车60辆,实现了全域绿色公交全覆盖。此外,浦江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16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立大气环境监管体系。2019年,浦江城区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4.2%。

浦江县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当地陆续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17座生态处理中心,垃圾减量率达50%以上。当地有个总投资4.3亿元的小黄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够全面实现浦江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接下来的2020年,浦江还将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创建,持续深化全域垃圾分类工作。

依托乡村振兴 做好大民生

截至目前,浦江已安排“两山”资金1.45亿元,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其中,当地安排“两山”资金7500万元,撬动总投资16亿元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新光马岭茜溪线、水墨前吴山水线、嵩溪江南古村线、多彩平湖双姑线等美丽乡村精品线,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浦江也由此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2020年,浦江安排资金2亿元,推进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县建设,让百姓共享乡村振兴红利。

细节方面,浦江安排“两山”资金5000万元,撬动总投资13亿元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小城镇城镇秩序、乡容镇貌和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外,浦江投入“两山”资金2000万元,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共提升改造农村公厕722座,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绿色转型 实现绿色发展

近年来,浦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

当地安排“两山”资金6500万元,助力水晶、挂锁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深挖绿色发展新动能。

当地还安排“两山”资金5000万元,用于水晶小镇建设,为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强大引擎。目前,浦江全县水晶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2万多家缩减到现在的428家,税收从整治前的3000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9亿元,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2020年,浦江县将继续全力推动产业提升,实施传统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目前,浦江正持续深挖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完成传统产业集聚升级。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当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6万亩,新增葡萄出口基地2家,创建山地蔬菜示范点3个,专业村2个,由此浦江获评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足以展现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优美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是推动浦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浦江财政会继续用好“两山”服务密码,撬动当地经济绿色发展。

值班主编:杜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