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猶太人交易高手告訴你:散戶炒股為什麼大多會賠?建議你試試猶太人“逆向”投資思維

猶太人,抓住每一個機會來臨,不敢面對風險的人永遠都是平庸之輩

猶太商人生意經要訣:與風險“親密接觸”

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輩。(《塔木德》)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當失敗的可能性大時,卻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險。問題是,許多事很難分清成敗可能性的大小,那麼這時候也是冒險。而商戰的法則是冒險越大,賺錢越多。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人。而猶太商人大多具有樂觀的風險意識,並常能發大財。

猶太人相信“風險越大,回報越大”,“財富是風險的尾巴”,跟著風險走,隨著風險摸,就會發現財富。

確實,猶太商人長期以來不僅是在做生意,而且也是在“管理風險”,就是他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所以在每次“山雨欲來風滿樓”時,他們都能準確把握“山雨”的來勢和大小。這種事關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場上去就遊刃有餘了。有不少時候,猶太商人正是靠準確地把握這種“風險”之機而得以發跡。

買股票是為了賺錢,但也會讓投資者發生虧損。為了避免資金髮生大的損失,個人投資者需要學習如何賣股票。

散戶是怎樣把錢虧掉的?

投資類的文章經常有這樣一個誤區,總是去研究那些牛人的成功方法,關於巴菲特、索羅斯等等的書已經足夠多了,但很少有專門研究散戶怎麼賠錢的文章。牛人的贏錢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散戶的賠錢方法也不能忽視。如果你學不會牛人的賺錢思路,至少你可以避免散戶的賠錢思路。事實上我認為後者更重要,因為你只需要簡單的跟散戶反向操作,你就一定能賺錢。

中小投資者們(散戶)有個最大的特點:賺錢的時候他們賺得不多,而虧錢的時候他們卻能虧很多。他們對大的趨勢視而不見,反而對那些日常擾動(噪音)非常感興趣,總是想著預測明天后天股市會如何個走勢。

一是見好就收,害怕利潤回吐。散戶總是這樣認為:見好就收,賣出後再去買一隻看好的股,這樣下去,便持續不段賺錢。這種看法,看似有道理,但是,在一般情況下,賣出一隻股票後再去買其它的股票,其它的股票也在漲,既然你認為你所賣出的個股有風險了,那麼,其它股票因為一同上漲了,也會有風險。而那些沒有上漲的個股,並不見得它沒有風險。因為,第一、它既然不上漲,那麼,你買進之後,它也不一定會上漲,而你原來所賣出的個股卻反而上漲了,這是踏空的風險;第二,你所買入的個股,它不但在接下來的行情中可能不會上漲,反而會大幅大跌,使你原來的利潤化為烏有。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凡炒過股的人都有這方面的深刻感受。

二是意志薄弱在作怪。一些人總認為自己買的股票不好。看到別的股在猛漲,自己買的股半天不漲,於是心裡著急、氣得半死,認為自己買的不是熱點,於是在小有獲利甚至虧損的情況賣出,去追買那些已經漲了不少的、自認為是熱點的好股。

三、炒波段賺得更多的思想在作怪。嚴格意義上來講,炒大波段是不會有錯的,這個大波段的漲幅最起碼要超過30%的漲幅,不然就不叫波段了。如果短期利潤超過了30%,先賣出是不會有錯的。但是很多人,賣出之後,沒有耐心地等到原來那隻股調整到底位,卻又殺進了另一隻股。這種做法極為錯誤的,也是許人之所以賺不錢的一個重要原因。

籌碼分佈捕捉主力行為

1吸籌階段

其實,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散戶為賣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了吸籌,主力才會形成拉昇,從而結束吸籌階段。而對應在籌碼分佈圖中,則以籌碼高度集中體現出來。

在股價配合籌碼上看的話,是股價在低位盤整,而籌碼緩慢形成低位的單峰密集區域。

2拉昇階段

當主力完成吸籌之後在,接下來便是讓股價脫離其成本區域,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使其大部分籌碼仍然按兵不動,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高位的獲利了結。

對於散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追漲行為。所以在拉昇的過程中,散戶不斷追漲,同時恐高又讓其獲利回吐,主力趁機邊賣邊買,不斷拉昇股價,形成了天衣無縫的“抬轎計劃”。在大勢配合的情況下,拉昇工作主力由散戶自行完成,主力只需利用其籌碼優勢,坐收漁翁之利。

3派發階段

出貨階段主力成本區籌碼大量消失,表明主力出貨意圖非常堅決,在此時散戶也應該果斷出局;出貨階段籌碼錶現為低位籌碼不斷向高位移動,在高位形成密集區,此時千萬不要進場盲目追高;伴隨階段換手率非常高。

在派發階段,主力藉機將股價再次大幅拉昇,散戶不斷與其交換籌碼。由於主力具有的籌碼較多,需要較大的換手才能夠完成派出。

從籌碼分佈上看的話,下方的鎖定籌碼開始鬆動,直到主力的籌碼幾乎都被散戶接走,籌碼開始高位集中,股價在高位橫盤,這時候就預示這風險的來臨。

4回落階段

在籌碼派發的尾聲,為了更加吸引散戶入場,讓自己的籌碼完全兌現。主力通常在快速拉昇結束後,形成一個階段性的橫盤調整,並且在調整過程中不斷在盤中拉昇大陽線,讓人感覺拉昇行情並未結束。而此時若是失去理性很容易盲目追高。

就在同時,個股往往走平的K線帶有較高的換手率,以便讓自己的籌碼能夠換出。防止風險的技巧除了經常講到的倉位控制、止損設置外,還要記住一句話:“上峰不移,下跌不止”。在波段機會中,儘可能少的參與這類股票交易。

注意事項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以及籌碼峰的密集程度研判股價走勢: 如果是在低位長期盤整後出現巨量上漲,獲利籌碼峰密集度加大,投資者可以買入;

2、漲幅較大,高位放出巨量和籌碼峰沒有顯著的變化,投資者此時不要執行買入操作;

3、成交量成圓弧底,賺錢籌碼越來越多,投資者耐心分析後可進行買入;

4、成交量的均線走平,賺錢籌碼不斷增多,投資者買入後一般都會有不小的漲幅。

強勢股的股價走勢是比較容易辨認的,這樣的股票具有較強的底部動能,而且其上漲的幅度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說下圖: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在底部多次漲停,而且底部上漲力度十足,籌碼高度集中,表明後市會有一個良好的上漲。

計算主力籌碼通達信公式,看透主力抄底黑馬股

如果你入市多年,仍想選股技術精進一步,不妨試試“計算主力籌碼公式”,選出的結果都是有主力而且有黑馬潛質的股票,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入場位置,如何高拋低吸,如何尋找頂點及時離場。公式代碼複製過來難免造成部分格式錯誤,如果不能成功導入,關注越聲情報即可領取源碼。

持倉量:=底部週期*主力買入量{(忽略散戶 的買入量)};

主力持倉量:SUM(持倉量,144)*1/4;

精確主力持倉量:(當日主力買入量+主力持倉量+公式三)/3;

累積流入:SUM(CN07,9)/10000,coloryellow,LINETHICK0;

累積流出:SUM(CN06,9)/10000,colorblue,LINETHICK0;

淨流入:(累積流入-累積流出),COLORffffff,LINETHICK0;

淨流入角度:ATAN((淨流入/REF(淨流入,1)-1)*100)*57.3,LINETHICK0;

{短線操盤}

E5:EMA(C,5),COLORYELLOW;

E10:EMA(C,10),COLORYELLOW;

E13:EMA(C,13),COLORMAGENTA;

E20:EMA(C,20),COLORGREEN;

E30:EMA(C,30),COLORRED;

E60:EMA(C,60),COLORCYAN;

{以下為逃頂}

LC:=REF(CLOSE,1);

RSI:=((SMA(MAX((CLOSE-LC),0),3,1)/SMA(ABS((CLOSE-LC)),3,1))*100);

逃:=CROSS(88,RSI);

DRAWTEXT(CROSS(88,RSI),H*1.008,'逃'),COLORYELLOW;

判斷底:SQRT(SQRT(FLOOR(SQRT(MA(1/WINNER(CLOSE)*100,4)/10000))))*5;

底部:STICKLINE(短趨勢0,0,30,6,1);

DRAWICON(VAR5 AND 判斷底>0,60,1);

DRAWTEXT(COUNT(短趨勢0,8) AND VAR5,50,'抄底');

主力持倉量是指主力在一段時間的主動買盤 ,精確主力持倉量是主力在底部區域所蒐集的籌碼。3個公式相加等於底部所蒐集籌碼。一般情況下在底部精確主力持倉量換手大於30%,漲小於40%有行情。

公式代碼複製過來難免造成部分格式錯誤,如果不能成功導入,可以找我領取源碼!想了解更多目前A股的操作技巧及公式代碼,或有任何疑惑,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情報(ystz927),獲取最重要的投資情報和股票技術分析方法,乾貨源源不斷!

在擇股時,有幾項規矩對股票要求非常嚴格,這也經常選不到合適的股票

首先,一定要選擇好行業。我認為的好行業一般都是有穩健屬性的消費行業與能源行業和有成長屬性的科技行業。消費行業比如:食品飲料、小家電、旅遊等;能源行業比如:水電、核電等;科技行業如: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

其次,是選擇好公司。好公司只看行業細分龍頭,第二第三往後的我都不去看了。不是說他們就一定不會漲,而因為一是沒精力去逐一深入研究,二是這樣的公司太多了太普遍了沒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消費公司,我認為可以側重於對市場佔有率、口碑率、良品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方面去進行分析;科技中的通訊,建議大家也不要看太多,盯住對供應鏈中最有話語權和競爭力的幾家公司就可以了,比如說中興通訊、信維通訊等。

第一,看他的產品毛利潤。毛利潤率高說明他的產品有競爭力,毛利潤率低說明要麼市場競爭很殘酷要麼在市場上沒有話語權,一般我對科技公司要求不低於30%的毛利潤率,試想一下一家公司毛利潤率低於30%他告訴你這個是高端科技,你覺得靠譜麼?

第二,看他的投資研發佔總收入的比重。當然投研發比例高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科技公司,但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說他的投研發比例過低,那一定不是真正的科技公司,所以對於科技公司投研發的要求是不低於20%的比重。

第三,看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展和成果。比如說看專利權,如果這家公司在專利上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量的專利申請,說明企業研發都是值得的,專利也是很重要的隱形資產哈。

還可以看企業的年報或者策略分析師的研報,瞭解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有個前提是這些企業管理層和投顧的分析師沒有吹牛沒有睜眼說瞎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聲明:本內容由越聲情報提供,不代表投資快報認可其投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