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点人群到向公众开放 从天坛医院看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变化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了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北京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北京市的核酸检测机构设法提高效率、完善服务。

北京天坛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管部门新批准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之一。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介绍,他们在1月26日(正月初二)接到通知,准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随后拟定工作流程,在现有的基因扩增(PCR)实验室基础上完善功能,比如为负压房加装压力表,让安全状况更加直观。张国军说:“从标本的采集、运送、管理、检验,到性能的评估,再到最后结果的报告,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就完成了整个流程的梳理。我们在楼道里面又加装了一些紫外灯和压力表。”

北京天坛医院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负责人陈柯霖的日常工作就包括核酸检测,但承担高传染性的病毒核酸检测还是第一次。她说:“2月10日第1次做的时候,说不紧张是假的,说不害怕也是假的。当时面对第1例样本的时候会害怕,也会紧张,因为和平时的临床工作完全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做临床工作的时候,穿白衣、戴口罩这样最简单的防护其实就可以了,但面对这种高致病性的病原体检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三级防护,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帽子等全都要武装好,然后才能进行操作。”

天坛医院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央广网发 北京天坛医院供图)

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的医护人员通常反映,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行动不便,而看起来只用坐着工作的核酸检测人员也不轻松。他们面前比手机稍大的孔板上有96个孔,需要用手里的加样枪(移液器)反复精细地操作,滴进92份受测样本,另外4个孔留给已经确认结果的三阴一阳4份样本,作为对照标志,防止仪器出错。

陈柯霖说:“我们(的工作)更细,在不停地动。最少的时候是加2微升的样本。(护目镜)产雾了之后,根本就看不清吸头,不知道该加到哪个孔里面。我算了算,每天加样枪(移液器)要按好几千次,精力得更集中。比如像平时的临床样本(检测),临床样本来了之后就可以开盖加样了,但是这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来了之后,首先需要去灭活,在开盖之前要静置10到20分钟,然后在开盖的时候也要缓慢地开,尽量减少气溶胶污染的风险。”

陈柯霖的同事每天几次接收门诊采集的咽拭子样本,送到实验室。天坛医院原本只为重点人群和发热患者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目前也扩大到“愿检尽检“,每天总共350份的检测能力,有30份接受公众预约,在“京医通”平台就能挂号。工作量增加,检测人员也在想办法提高效率。陈柯霖说:“进了这个屋子之后,我们就需要连着做两批。比如把一批样本上了机器之后,(中间)这个时间可以去处理第二批样本。这样交叉去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节约时间。刚开始的时候从核收到出报告得7个小时左右,现在我们快一些的话基本上能提速到5个小时左右。心态的调整,再加上熟练的程度(提高),效率肯定会提高。”

天坛医院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央广网发 北京天坛医院供图)

截至发稿时统计,北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已经从2月初的17所增加到4月中旬的50所。张国军表示:“做这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多科的协作,包括医务处、院感、疾控、信息、护理,各种物资、财务,发热门诊,还有临床的一些科室,包括急诊科,甚至宣传中心,大家都要集体去协作。”

各检测机构也设法完善配套服务,有检验所把采样点设在室外,保证通风。海淀区推出“自驾不下车“的检测方式,按预约时间到场,摇下车窗,核实信息,采样完成,只需要2分钟。24小时内就可以在线查阅、下载电子版检测报告。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4月27日下午召开的会议强调,要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统筹全市核酸检测机构资源,增加人员力量配备,科学合理设置采样点,规范价格管理。检测机构严格落实生物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检测程序和日常管理,做好预约检测服务。

此前,北京市明确,对重点人群实行“应检尽检”,包括以下8类人员:1.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2.发热门诊就诊人员;3.急需住院治疗患者;4.经北京口岸入境人员;5.武汉返京即将解除隔离观察人员;6.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差返京人员;7.外地来京入住酒店宾馆人员;8.高三初三外地返京和入境进京师生员工。

“五一”假期将至,北京市相关部门提示广大市民,目前境外旅行仍存在较大疫情风险,对境外返京人员仍然执行全部实施集中观察、全部进行核酸检测的防控措施。在校的广大师生也要做好假期出京报备工作,提倡建议假期少出京、不出京,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