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敬畏眾神、百戰百勝的羅馬帝國為何走上了改革之路?

引言

世人皆知猶太人的聰明睿智,但在西方歷史中,還有著一群同樣優秀的人,他們就是羅馬人。

在西方歷史中,古羅馬帝國的強大,令人窒息,今天人們談及羅馬,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古羅馬人橫跨地中海的英姿。

猶太與羅馬作為當時世界的強大民族,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猶太人崇拜唯一神,但是連神的名字都不敢稱呼,終日踐行著以律法為基礎的生活,可猶太人的聰明睿智,至今仍被人們傳唱。古羅馬,地中海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同樣優秀的兩個民族,有著怎樣的不同呢?羅馬帝國為何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處於兩極的卓越民族——猶太和羅馬

時至今日,再也看不見羅馬帝國的強大與繁榮。只能通過部分廢墟遺址,才能領略昔日強大帝國的繁榮。羅馬人也隨著帝國的覆滅而消失,也許現代的意大利人在遺傳基因上同古代羅馬人接近,但在心性、規範、習俗上面,同古羅馬人都有較大差別。

古羅馬時期的西塞羅曾指出,羅馬人在人數方面比希斯帕尼亞人少,體力比高盧人弱,才能不如迦太基人,學術和藝術不及希臘人。但是羅馬人對於眾神的虔誠與恭敬不遜於任何民族。

猶太人的宗教生活與眾不同,同樣地,羅馬人的宗教活動也很特別。

不同於猶太人對於神的絕對崇拜,羅馬人畏懼眾神的力量。因此羅馬人在祭祀眾神的儀式上十分嚴格,儀式的順序必須按照規定進行,如果稍有不同,就要從頭再來。嚴格的祭祀儀式,讓眾神信徒們更加痴迷。

羅馬人似乎覺得只有這樣才是對眾神的虔敬和慎待。與此相比,在其他多神教社會中,祭祀儀式是節日慶祝,大多伴隨著亂七八糟的氣氛,但羅馬人這個民族並不完全依賴神來保佑自己的生活。

在敬畏神靈方面,羅馬人自然毫不遜色。嚴肅的祭祀儀式能避免觸怒神靈而給自己招來不幸,同時,如果可能,羅馬人還希望得到神靈的庇佑,帶來幸運。為了更好地說明,我們試著比較一下信奉一神教的猶太人和信奉多神教的羅馬人。猶太人敬畏一神,羅馬人敬畏眾神,兩者都非常突出。猶太人以律法作為信仰基礎,踐行“選民”生活。而羅馬人則把“祖先遺風”作為規範行動的依據,為了永恆的榮譽在世間苦苦掙扎。

二、重視名譽,敬畏眾神

猶太的律法是有文字記錄的,而羅馬人的“祖先遺風”的傳承卻並非靠文字。

那些全靠人們口口相傳的羅馬故事,可以做出各種解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和猶太人的律法毫無相似之處。羅馬人並不是把規範作為絕對標準加以推崇,而總是在規範和現實間留有餘地。

羅馬人肩負祖先的名譽,將取得當之無愧的功績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這也是給子孫後代做榜樣,擁有死後的名聲,才是其真正的夙願。而且,“不畏艱苦地在世間活下去”即違背了對眾神的敬畏之心。眾神的意志會以預兆的方式展示出來。因此,羅馬人重視鳥占卜、肝臟占卜等。

即使有這些,眾神的力量遠超於人的智慧,非人類力量所能及。也許沒有人像羅馬人更熟知這一點。從此衍生的人生信條是“盡人事以聽天命”。這不是要人們沉迷於現實利益和享樂主義,而是讓人們覺悟到,要更好地活在人世間。

三、西庇阿與格拉古家族的榮耀

公元前2世紀一位名叫科涅莉亞的女性,她就是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即救國英雄大西庇阿的次女,也是後來領導羅馬社會改革運動的旗手格拉古兄弟的母親。而且,這個女性還是小西庇阿的岳母。

有一次,朋友問大西庇阿,他的女兒科涅莉亞的結婚對象是誰,他回答還沒決定,於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就確定了結婚對象。但只關乎著女兒的未來,於是他決定和妻子商議一下,妻子得知女兒結婚對象已經確定了,十分生氣的說:“本打算讓女兒嫁給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那樣的英雄人物,可是……”聽到這些話,大西庇阿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因為,他選擇的就是那個男人。

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因平定伊比利亞半島勇猛的土著民族凱爾特伊比利亞人而聞名羅馬

。而且,普魯塔克的《英雄傳》記載:“他擔任過一屆監察官,兩度當選執政官,舉行過兩次凱旋式。但使他出名的不是這樣的榮譽,而是他高潔的人品。”

不光羅馬同胞,連敵對的土著居民似乎也認可他的人品。平定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後,塞姆普羅尼烏斯以極其公平的條件締結和約。就連習慣了羅馬人貪得無厭、背棄信約的土著部族也對和約內容表示很驚訝,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令雙方遵守了這個和平條約足足二十五年。

塞姆普羅尼烏斯和科涅莉亞共養育了十二個子女,但有九個年幼時即夭折,即便是在嬰幼兒死亡率較高的時代,這樣的經歷對父母來說也一定非常悲慘。

幸運的是,提比略和蓋約這對所謂的格拉古兄弟順利長大成人。不過,那只是即將降臨的悲劇的開始。塞姆普羅尼烏斯簽訂和約後,經過一代人的時間,希斯帕尼亞再次陷入動盪之中。

公元前137年,哥哥提比略加入執政官曼西努斯率領的軍團,踏上伊比利亞半島的土地。可剛深入敵境,總數達2萬人的羅馬軍團就被凱爾特伊比利亞人輕而易舉地包圍了。除了和平談判,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敵對的土著部族多次被羅馬人欺騙,所以很難和他們打交道。

但是,羅馬人有一張意想不到的王牌,土著部族知道了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的兒子在羅馬軍團,他們通知羅馬人,如果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的兒子來交涉的話,雙方可以進行協商。這樣一來,提比略出場議和,雖然被解除武裝,但提比略父親公平、高潔的人品挽救了羅馬軍隊。

四、出身名門的提比略毅然決定變革

可是,一回到羅馬,事態的發展卻出乎意料。對於習慣連戰連勝的羅馬,這個和約就是恥辱。提比略挽救了羅馬軍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讚譽。

元老院甚至撕毀了和約,把議和責任人曼西努斯引渡給土著部族。在凱爾特伊比利亞人根據地努曼提亞的營地前,曼西努斯裸著身子被捆綁,受到眾人的嘲笑,但土著部族很精明,像故意嘲弄羅馬人似的,沒有傷害曼西努斯一絲一毫。

這一連串毫無道理的事情,嚴重傷害了自尊心極強的提比略·格拉古。這次議和是靠父親的威信和提比略自己的努力促成的,可以說是事關格拉古家族的名譽,可議和還不到一年時間,元老院就無情地踐踏了這份和約,雖說提比略自己也屬於元老院的一員,但他十分反感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

提比略奔赴希斯帕尼亞途中,路過伊達拉里亞,他在這裡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田園景象。所到之處,只有奴隸在耕地、牧場勞作。羅馬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通過一次次勝利擴張了領土。掌握了廣大耕地和牧場的同時,作為戰爭俘虜的奴隸也大量流入羅馬。

羅馬境內滿是大莊園、大牧場,這些地方都使用奴隸勞動。三年前的土地改革法案因為反對者眾多而破產。此刻的羅馬應該加強國力,壯大自耕農的勢力,讓他們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那些墨守成規的舊貴族,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提比略作為肩負著西庇阿和格拉古兩家家族的榮耀,必要完成這一次改革,讓羅馬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強大帝國,面對那些阻礙改革的舊貴族勢力,他毫不畏懼,毅然向前,下定決心要完成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變革。


參考文獻:

《看得見的歐洲史》

《羅馬史》

《世界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