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皮定均因战功太大授衔时毛主席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皮定均是新中国国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皮定均从一名红小鬼先后成长为连教导员,营教导员,纵队司令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由于皮定均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时,按照皮定均当时的职务华东军区给报了少将军衔,结果送到毛主席面前时,主席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就这样皮将军在全军1000多位少将中脱颖而出晋升为中将。说起将军的一生堪为传奇。


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出生于1914年,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生活似乎有意磨难皮定均一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早逝,母亲为了生存,改嫁他人。父死母改嫁的皮定均,只得与祖母相依为命,为了裹腹饱肚,他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

俗话说,穷则思变。当时社会动荡,平民觉醒,年少的皮定均,内心的正义也被唤醒。他13岁就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14岁入团,15岁成为一名红小鬼。


别看皮定均的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绝对的生龙活虎,冲锋陷阵不亚于年长的老兵,并且,他的点子还多,常常能出敌不意。首长看中他是个军事人才,所以,入伍不久就得到提升。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长。

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长。抗战期间,曾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4年8月,皮定均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即第1支队),任司令员,率部挺进豫西,仅经月余奋战即在豫西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抗日局面,随后会同第2、第3、第4支队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蒋调集20多个师的部队,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一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进军道路。为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中原军区遵照上级: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明确指示。在湖北,河南,安徽3省地区突破敌人的重兵包围。

据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以第一纵队第一旅伪装主力,向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以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时任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的,就是皮定均。第一旅承担的任务,是艰巨而危险的,说白了,就是用一个旅换得全军的安全。

这本来是场九死一生、有去无回的赌命战,结果,却让皮定均打出了军威,打成了经典。皮定均指挥所部第一旅担任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艰巨任务,尔后率部向东转移,继续迷惑、牵制国民党军对兄弟部队的追击。期间,他率孤军作战,足智多谋,巧妙指挥部队抢关夺隘,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经20余天连续奋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封锁,转战1500多里,最终带领5000余名一旅官兵抵达苏皖解放区。

就此一战,打出了一旅的名气,从此一纵一旅这支部队被人们称为“皮旅”。在我军中,能以一个旅级指挥官命名的部队的,只有皮定均一人,其他的如“刘邓”“陈粟”“陈谢”,那可都是兵团级别的。

1947年1月,皮定均奉调离开“皮旅”,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4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孟良崮、莱芜、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后,皮定均任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1953年回国后,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起,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皮定均,先后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

令人悲痛的是,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从漳州乘直升机去东山岛三军演习现场视察,直升机撞毁在漳浦县灶山上,皮定均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同机遇难的还有,皮定均大儿子皮国宏,福州军区司令部战训部部长、作战部副部长、空军第八军副军长、陆军第31军战训处长以及漳州机场作战参谋、皮司令的保健护士和机组人员等共14人。皮定均遇难的原因是气候恶劣,能见度低,飞机不幸撞上山壁,致使灾难发生。

皮定均牺牲以后,徐向前元帅亲自题词“多谋善断,英雄虎将”。而且在他的追悼会毛主席送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花圈。可以说是对皮定均极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