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成为常态还需多方合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7%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外出就餐会分餐,73.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推广“分餐制”。养成卫生的就餐习惯,65.5%的受访者建议避免共用餐盘、杯具,65.0%的受访者建议使用公筷、公勺。(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追求更甚,对“舌尖上的安全”更为注重,“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七成多的受访者赞同推广“分餐制”来看,这项饮食习惯已深得人心。

众所周知,“共餐共食”的饮食行为容易传播细菌、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而实行“分餐制”能够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事实上,“分餐制”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曾被广泛采用过,只是没有被延续下来。

在笔者看来,“分餐制”之所以没有成为常态,主要“卡”在了经营成本和传统习惯上。一方面,分餐会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人们长久形成的餐饮习惯一时难以改变,采用“分餐制”的积极性并不高。

要让“分餐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要制定“分餐制”的具体操作规则,并对“分餐制”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让分餐进食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企业推行分餐的积极性,让企业承担起维护消费者用餐安全的社会责任。此外,要制定“分餐制”行业规范,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严格惩罚机制,让餐饮企业不敢轻易触犯“红线”。(范露霜 王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