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几招,育儿路上随时可以和孩子再战300回合

1、

我远嫁,离家千里。

结婚前,我妈就开始发愁,有朝一日我被孩子折磨到崩溃的时候,别人能回娘家缓口气,我怎么办?

我说,不怕不怕,还有树洞呢!

不知不觉,十一年过去了,人胖了,皱纹有了,换来两只神兽绕膝。

昨天老公考了我一道送命题:咱俩要是离婚,两个孩子你要哪一个?我毫不犹豫地说:都给你!我一个都不要!不是我狠心,实在是被整怕了。

我们没有离婚的计划,连打算也没有。老公这个问题纯粹就是带孩子黔驴技穷之后的吐槽,我也是快被折磨疯颠之前的无奈玩笑。

都说没有上岗证的父母是可怕的,真正带孩子的过程中你才会深切体味,有了上岗证也没什么用。

这个上岗证,和你在学校考那一堆等级证作用相差无几。要么不会用,要么想用的时候你学的知识已经过期。

2、

两只神兽报道日期隔了8年,女大男小,凑了个好字。

怀女儿之前,我看了小巫写的《母乳妈妈育儿手记》、《给孩子自由》等系列,也看了李跃儿的《幸福的种子》,受到不少启发。

于是,女儿出生后,我放任自己长了两个码,狂吃海喝。以100斤甘蔗出18斤糖的提纯精神,坚持母乳喂养到1月3个月。

我放低姿态,每次跟她说话,都配合她的身高半蹲着,让她平等地接收到我的目光。

我全心全意呵护,希望她因此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现在,9岁的她头能顶到我下巴上,每次我仍然低头看她,但接近叛逆期的她每次扬高了脖子,瞪视着我。

最后我只能感慨:橘生淮北则为枳。

不是每一颗橘子树最后都能结出酸甜的大橘子来。

3、

我朋友的孩子,挑食,不怎么吃饭,但是身体长得胖乎乎的。

我女儿属虎,在吃方面也跟个小老虎一样,无肉不欢,四五岁时一个人都能吃掉一整条一斤多的鲈鱼。

但是,从小到大她都是精瘦精瘦的。偶尔发烧、咳嗽,立马瘦的裤子都能松一圈。

不光是食物,爱的吸收上,孩子和孩子之间也隔着脾胃吸收不吸收的差距。

有的孩子家里大人明显不怎么上心,但孩子仍然乐呵呵的,玩的时候威武霸气,好像他背后站着一个排的护卫。

我女儿,自小就胆小,出门见了人直接躲在身后。

她爸说,她是属壁虎的,不是老虎。

凑成好字,周围迎来一片羡慕的目光。老人说:一儿一女,赛似神仙;朋友说,一儿一女,就是二胎家庭里的顶配。

真相么,苦乐自知。

4、

儿子初来乍到,姐姐放学回家惜时如金,求爷爷告奶奶,要求把身体还绵软的弟弟抱在她怀里,连印在弟弟额头上那个吻都轻得像蝴蝶的翅膀。

我们做父母的,在一旁看着心里暖得跟夏天的冰淇淋一样,甜化了。

女儿比儿子大8岁,这个年龄差与我和小弟的年龄差一样。

我小的时候还帮妈妈照顾小弟,连他生下来第一块尿布也是我给洗的。

我没指望过女儿能帮儿子洗尿布,再说现在也不用尿布了,都戴的尿布湿。她要真帮忙带孩子,我会心疼。

我只求他们两个能和谐友善,相亲相爱。

刚开始还行,自从儿子会走路之后,这种姐友弟恭的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

两人都成了皇宫里的小主,各种争宠。刚开始是一颗草莓、一块糖果,后来是衣、食、住、行样样都比。

向别的二胎家庭取经之后,我渐渐明白。这世上哪有看起来那么手足情深的二胎,在朋友圈拿出来晒的都是自带滤镜的美好瞬间。

5、

或许是做了8年独生子女的缘故,被迫成为“老大”之后,女儿各种不适应。她在行动上,语言上比原来更“退化”了。

她喜欢用“宝宝”自称,动不动就嘟嘴卖萌,早上还赖着不起床,要求我给她穿衣服。

她开始特别小气,和家里每个人都斤斤计较。

儿子不到一岁半就可以自主吃饭,过了两月又学会了用筷子。动手能力的增强,让他自信飞涨,潜意识里,他也没把自己当个小的,凡事都要与姐姐一争长短。

过年的时候,给女儿买了双及膝的靴子。因为被困在家里,女儿只好把它放在门口,一天看几回。

儿子哭着喊着非要把自己的小脚塞到靴子里,他的腿还没靴子长,走路都磨着大腿根,真担心把他的嫩皮肤给磨破了。

但架不住他的眼泪和哭叫,一边给他穿靴子,一边还要安抚因为不情愿在一旁跳脚的女儿,最后用吼叫的方式暂时镇压住她。

等把儿子的靴子穿舒适了,女儿用摧枯拉朽的尖叫式的哭泣声,跑回自己的房子,“啪”一声巨响,摔上门,再“吧哒”一声把门反锁了。

除了消防队员,我好像没有别的角色可以选。他俩的战火说点就火,哪里有情况我就往哪里钻。营救效果也不怎么样,经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偷得几分钟清静。

6、

这几天,小区的孩子都在玩滑板车。

女儿小时候有一辆,旧了点,也轻。怕儿子太小掌握不了平衡,又给他买了辆底盘重,能防侧摔的。

到货之前,先把旧的拿出来给他试玩。

这一下,又踩到猫尾巴了。

已经好几年不碰滑板车的女儿,趁儿子稍不注意,就拿在手上在客厅里滑几圈。

她一滑,儿子就好像听到了冲锋号:尖声哭叫,给姐姐配音;追在后面边哭边跑,给姐姐伴舞。

爷爷、奶奶、我和老公四个人,在旁边安慰的安慰,吼叫的吼叫,那氛围,那场面,就跟大戏要开场了一般,生动、捉急,谁看谁血压高。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债。

每当被他俩折腾的剩半口气时,我总在心里感慨,我上辈子是欠了这俩家伙多少钱?这辈子可着劲儿让我还。

当然,也有可爱的时候。

儿子每天吃一粒鱼肝油,促进钙吸收。每次,他都执拗地要给姐姐拿一颗,不给不走。

姐姐在自己的书桌前听歌,也喜欢把弟弟抱在怀里,给他塞支彩笔,几张纸,让他随意涂鸦,画蚂蚁蛋。

7、

儿子刚刚两岁,单独看他,正是淘气也是可爱,缺点也是优点的时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引人家人的关注,再发出惊奇的赞叹。

被女儿气的跳脚之后,背着她我总不由自主地拿她和儿子做比较。

幸亏老公还没被折磨到失去理智,他幽幽地说,女儿小时候比儿子还可爱。

他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勾起了很多关于女儿成长的美好回忆。

有一天,我们全家一起翻看了女儿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和视频。

她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还是个小胖子。脸上的肉把双眼皮大眼睛挤成了一道窄窄的缝,要不是存在自己家电脑里,我都不敢认。

随着照片,我们还一起回忆小时候发生在她身上,现在被人遗忘了的趣事.很奇怪,在看完、回忆过这一切之后,我们再看她,心里突然就塞满了柔情。



8、

后来,我总结出了被孩子气得半死时,快速回血的几个方法,分享给你:

1、写育儿日记。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留下很多趣事,有些是你们独有的“珍藏版”。用笔记录下不,不要高估你的脑子,它真的内存很小。

生气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绝对解气。

2、多给孩子拍照,按年龄段分文件夹收藏。

理由同上,等孩子渐渐长大,你总有一天会说不清楚她的照片是几岁拍的,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标注好的文件夹可以提醒你。

你看一次文件夹,就等于是在梳理一次她的成长过程。你会涌出园丁的喜悦和自豪感,激励你继续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前进。

3、录制视频。

视频的表达方式永远比照片生动、美好。

为人父母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不管是从自我修养上,还是在对孩子的培养上,都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精力好,才能学习好。

除了锻炼身体,提前储备一些美好的回忆,冲抵必将会遇到的不适,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