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之——西施“沉鱼”(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有一颗爱美和追求美丽的心。科技发展,各种整容手术层出不穷,然而那些天生丽质更显得弥足珍贵。不禁让人想起了美人的最高典范——“

中国四大美人”。

中国的四大美人,以西施为首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每个人都有自己因天生丽质的美而发生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先来谈谈,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沉鱼”的故事。

西施,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后也有人尊称其“西子”。苏轼曾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西施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景。


西施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户家庭,父亲以鬻柴为生, 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西施“沉鱼”的故事也源自于此。

西施自幼貌美,到了及笄之年,更生的美艳动人。相传,西施特别喜欢穿红色的衣裙。在浣纱溪浣纱的时候,春风拂面,西施辛勤浣纱,香汗玉珠,美丽的身影倒影在水中。水中的鱼儿看得入神。竟然忘了煽动鱼鳍,不一会儿就沉入了水中。西施“沉鱼”的故事就这样得来了,现在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

,为了记念她的功绩,筑有“西施殿”,当然现在已经被国家保护成为了风景名胜。



当然在西施身上也发生一个闻名遐迩成语典故:

东施效颦

相传,有一天西施因胸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东的一个长得丑的人(名东施)看见了,觉得她这样做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这也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要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好在哪里。不然,最终只会成为笑话。)


当然,光凭一个人的美貌,是很难青史留名的。西施之所以能被世人所知,因为她被卷入了一个更大的故事——“卧薪尝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今天不重点讲勾践如何卧薪尝胆的故事,今天说说他为复国背后而做的努力。

美女计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吴国强大,越王勾践被当作人质留在了吴国,但他为了复国而隐忍 。装傻示弱后被释归,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于是,卿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准备送于吴王。后来在诸暨苎萝山得卖薪女西施、郑旦这两朵姐妹花。年少风流的范蠡爱上了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




卿大夫文种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勾践,在会稽宫中将他们培养了三载,而后命令范蠡把两位美人送给了吴王夫差。相传,突中范蠡也曾想带着两个美女远走高飞,浪迹天涯。但最终为了国仇家恨,放弃了私情。


吴王夫差得二美人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夜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吴国丞相伍子胥以妹喜、褒姒、妲己的故事加以劝阻。夫差说道,我又不是桀、纣和周幽王,相国多虑了。仍然纵情声色,荒废朝政。相反的,越王勾践十年励精图治,艰苦不辍,越国不断变得强大。夫差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大举进攻吴国,围城两年之久。吾王想苟且偷生,向勾践称臣。可越王勾践又怎会给他效仿自己的机会,最终夫差不堪受辱,只得刎颈而亡,吴国灭。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1、愧疚自缢说

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但小编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从感性上而言,人人都希望美好的爱情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小编也想给他们美好的结局。



因为范蠡敬佩国难当头,西施为国献身的精神,相传在吴国灭国后,范蠡带着西施,周游了列国,隐姓埋名。范蠡不问朝政,商贾天下。从此成就了“商圣”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