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红自卫战:李子柒被偷拍炮轰网友,朱之文逢场作戏太憋屈

戳右边关注,站在潮流的风口浪尖,带你探秘影视圈的神秘多彩

今年的1月24日后,网红博主李子柒微博停更了近2个月时间。

消失的李子柒去哪了?

原来,是因为她的奶奶在过年时犯了老毛病,加上她自己前几年剪片子熬夜太辛苦,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得知真相后,不少人表示敬佩,毕竟敢像李子柒一样抛下所有工作,懒理粉丝呼唤转而全身心陪伴家人的网红真的太少了。

这不,另一位网红朱之文就深受粉丝效应困扰。

照片上的朱之文,坐在自家门口台阶上,正被十多个人近距离怼脸拍摄、直播。而这,就是他走红后的日常。

明明是在自己家,面对着同村的亲戚朋友,可他的脸上没有放松和欢笑,反倒是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局促和惶恐。

李子柒和朱之文,同为草根网红,一个说消失就消失,一个却硬着头皮讨好看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没有人为我着想"

在成名以前,朱之文每天靠种地、打零工为生,一年收入不过5000元。

虽然贫穷,但他热爱唱歌,时常在田埂间放声高歌,时间久了,四里八乡的都知道朱楼村有一个爱唱歌的傻大个。

那时候,村民看着还未成名的朱之文只觉得他痴人做梦,经常背地里指着他骂,说他不干正事儿、神经病。

与此同时,被父母抛弃的李子柒也在四处漂泊。她当过饭店的服务员,睡过公园长凳,还在酒吧当DJ打过碟。

相比之下,朱之文似乎幸运的多。

他不仅有饭吃,有房子住,有稳定收入,还在2011年的选秀类节目《我是大明星》中,凭借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而红,成了草根逆袭的代表。

红了,可以四处走穴,商演,自然就有钱赚。朱之文从一个靠种地赚收入的纯农民,一跃成了村里的富豪。

具体有多少钱,村民其实不知道,大家只是一厢情愿地觉得他有用不完的钱,所以都想来讨个便宜。

就这样,部分村民试探性借到钱后,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排队来找他借钱。弄到最后,朱之文前前后后借出去了100多万,所谓的借条积攒了一小箱子,可从来没一个人还过。

更让人心寒的是,借钱的人贪婪想要更多钱,没借到钱的人眼红,大家一致把矛头对准了无辜的朱之文,"他要想叫俺说他个好,俺庄上一人买个小轿子车,一人给一万块钱。"

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朱之文的资金填不饱所有人的胃口,所以他不再借钱出去,却没想到,这一举动更遭人记恨。

朱之文自费修了一条路,然后在旁边立了个"之文路"的碑。谁知,第二天碑就被砸了,稀碎,渣掉了一地;

他好心给乡里乡亲买了健身器材安置在公共场所,鼓励大家锻炼身体,结果只过了一天就被挖了土;

日常生活中,大家想方设法坑朱之文的钱:他出门买个东西,商户额外加价,一捆绳子要价100,打个车,15公里路100元车费。

似乎,只要是涉及朱之文的事情,这帮村民眼中就没有5块,10块,20块的小面值人民币,非得100一张红色的钞票才作数。

很显然,朱之文虽然火了,但是生活得却不快乐。

这个时候,随着小视频的兴起,漂泊多年的李子柒终于站上风口。凭借"兰州拉面"的视频和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她一举红爆网络,成为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

期间,李子柒也曾备受质疑,被外界传闻演戏、有团队,但直脾气的她没有一蹶不振,反倒照着传闻做洽谈了微念科技当团队,和林小宅、"夏一味"、"叶醒醒"等网红博主成为同事。

从那以后,她的事业越做越大,淘宝店也爆火,拍摄的美食视频也红到国外,还被央视点名表扬,可谓声名远播。

可朱之文就没那么幸运了。

小视频火爆后,那些借不到钱的街坊邻居发现大衣哥的视频可以赚钱,所以纷纷窥探其私生活。

他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子,被所有人围观耍弄,还得礼貌应对,不然会被骂"耍大牌"。

同质化内容多了,为了拍到更有看点的内容,一些人甚至偷偷在朱之文家里安装监控,就连他上厕所也想跟着进去。

他成了朱楼村的摇钱树,可从未有人像对待财神爷一样敬畏他,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人老是拍我,每个人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没有人为我想",把一切看在眼中的朱之文无奈说道。

人善被人欺

近几日,关于大衣哥家门被踹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大家一致觉得,即便不像其他当红主播一样开豪车住豪宅,也应该像李子柒一样自在随心生活。

可为什么朱之文有名气有钱财,却不搬离这个是非之地?其实,不是他不想过潇洒的生活,而是他受各种因素影响,活不到李子柒那么自在。

1、受众不同

李子柒是新兴媒体的产物,她的走红,靠的是小视频传播,且粉丝受众偏年轻化,教育水平略高。虽然仍抵挡不了个别粉丝的窥探欲,但总的来说,知法懂法却不守法的人占极少数;

大衣哥朱之文则不一样,他是传统电视媒体捧红的产物。像《我的大明星》《星光大道》这些节目,受众年龄本来就偏大化,且大多是农村人民,文化素质并不高,法制意识淡薄,很多人对隐私和所有权压根没有概念。

也因此,他们不觉得私闯民宅犯法,也不觉得欠钱一定要还,更不觉得窥探朱之文的生活有何不妥。

2、性格不同

在人生经历上,李子柒和朱之文其实有相似之处,童年经历都比较坎坷。巧的是,两人都本性淳朴,即便走红,也没有被名利和浮华遮住眼,反倒对生活中的烟火气葆有热爱。

但是,李子柒和朱之文又是不同的。

在成名之前,李子柒做过酒店服务生,也做过夜店DJ,生活经历很丰富,对外面的世界认知也更宽泛。

在短视频风口浪尖上无意走红后,李子柒懂得找团队加持,所以创作和人身安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

即便碰到了没有底线的看客在她住所安装窃听器、监视器、无人机,得知真相后的李子柒也并没有容忍,反倒利用舆论压力在微博曝光这些小动作,给偷拍者一个道德威慑的同时还申请了法律介入。

与此同时,她果断搬家表明态度,坚决杜绝私生活再被打扰。

这一操作,和大衣哥可谓是鲜明对比。

踹门事件后,朱之文的一个朋友抓住了当事人,"朱老师,这个人真可气,一脚踹开了你家大门,不能让他跑了,赶紧报警。"

此情此景,本不应姑息,可他却说,

"别报警了,只要人没伤着就行。大白天的,他肯定不是故意搞破坏。"

被四面八方的人360度直播后,朱之文也曾不堪其扰,在家里新装了大门和39根10厘米长的铁钉,并请邻居帮忙写上字:私人住宅 严禁闯入 攀爬危险 后果自负。

可是,只要有人给他打电话:"快出来看看吧,有个八十多的老大娘,就为了看你一眼啊!"他就会立马心软,又起来拍照。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求求你了!你不来,我饭碗就丢了!"

"朱大哥,我老公得癌症了,你帮帮我吧!"

"可惜啊,我不会谱曲,你得帮个忙啊!"

人性的恶、贪婪,就这样被朱之文的纵容放大。

3、境遇不同

对于朱之文的遭遇,很多网友都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可是,他的处境,并非全部是自己造成。

不同于李子柒自小被父母抛弃的了无牵挂,朱之文对朱楼村倾注了全部感情。

他从小生长在朱楼村,父母都在这里扎根,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母亲冬天在煤油灯下给儿女们缝袜子、纳鞋底,"母亲是我一生的感恩"。

同样是在这个地方,他的音乐梦想萌芽,田间地头,河边、树林……每一片土地,都被他的歌声滋养过,"写歌得有经验,你要和百姓生活在一起,并不是看见天写天、看见地写地。"

所以,即便功成名就,他也觉得故土难离。

更残酷的是,即便他想离开,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朱之文成名之前,朱楼村不过是个贫困的小山村,村民以种地、体力活为生,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过几千块钱。

为了赚钱养家,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外出,留下一众老弱妇孺去村里的服装厂、电子厂拿计件工资,一天劳作下来也不过五十元的报酬。

这种生活,哪有直播赚钱呢?

靠拍朱之文直播,许多人一天能赚100来块,运气好的话,三五百也有可能。

除了村民个人,整个朱楼村也因为朱之文的存在声名在外。

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拉动了此地的经济和旅游业。

村支书看到此情此景,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赚更多钱,他们把此地打造成一个"景点"。

如果朱之文要走,等于断他们财路,把他们打回原形。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一帮没有素质的村民能做出什么事,可想而知。

据说,有村民曾威胁朱之文,敢搬走就扒他家祖坟。

这样的威慑,对家族观念浓重的传统男性朱之文来说,分量如何,自行掂量。

结语

李子柒和朱之文,虽然同为草根出身的网红博主,但是人生经历、法制观念、为人处世都不同。

对李子柒来说,宁负天下人,只要奶奶一个人好便可;可是对朱之文来说,所有乡里乡亲和粉丝都是亲人,他谁也拒绝不了,什么都抛不下。

大概,这就是他悲剧的来源。

#大衣哥#、#朱之文#、#李子柒#

作者:陈怡

责编:zeria

想看更多精彩故事,关注@盖饭故事TheStory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