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写给成年人的童话里,是唯美主义在现实碰壁的忧伤

很多人认识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都是因为他的“特别”:常穿奇装异服,以“毒舌”闻名,爱上侯爵的儿子,将“美”视为至高无上的品质。如果仅从人生轨迹看,王尔德绝对算得上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原生家庭名利双全,因中年入狱两个孩子都改随了母亲的姓氏,在他46岁客死异乡之时,身边只有一位好友相伴。

英国作家王尔德

王尔德几乎一生都在走下坡路,亲朋好友因为他的特立独行避之不及,他活着,见证了世界最冷酷无情的一面。当人们以“唯美主义”为他所崇尚的写作理念加冕,我们仍然可以从他写过的童话故事中,看到这个世界最为真实的面目,体会每个人身处社会都有可能遇到的,在现实碰壁的落寞与忧伤。

王尔德性格张扬,装扮时常被视为另类

第一次读《快乐王子》时我就深信,王尔德童话故事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孩童也许会喜欢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也一定会厌倦他“世人皆苦”故事情节。用蓝宝石制成眼睛、全身镶满黄金叶片的“快乐王子”倾尽所有施舍贫穷的女裁缝,让阁楼里饿得头晕眼花的作家小伙子得以完成剧本,令普天下所有贫穷的小孩都有了面包,自己却失去了双眼,冻碎了心灵,就连作为信使的鸟儿都未能摆脱惨死的命运。

王尔德的作品中从来不乏尖锐的“金句”,他在《快乐王子》中写道:

死亡的兄弟是长眠,不是吗?

对善良的人而言,即使心灵是铅做的,依然会因为看到世间的苦难而哭泣;而对于一心钻营的人来讲,溜须拍马与反目成仇只在一线之间。已经死去的好人因悲悯又死一次,面目可憎的坏人们却一直聒噪着。

王尔德从来如此爱憎分明,他相信“上帝”能给美好的灵魂带来永恒的荣耀,虽然他生前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王尔德短篇小说《快乐王子》

读《快乐王子》时,我始终不解为什么人们将其视为“童话”,直到结尾处充满悲悯的心灵与为民奔波的信使被天使视为城市中最珍贵的宝物,“上帝”将他们留在天堂的花园中,我才突然顿悟,这就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燃尽最后一把火柴看到的幻影,美则美矣,成年人们都明白,这样的结局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憧憬而已。

作家王尔德的神奇之处在于,当他身边的人们纷纷离他而去,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向他表达出了最高纯度的美与最真挚的善意。王尔德死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如同朝圣一般在他的墓碑上留下猩红色唇印,王尔德和他所奉行的唯美主义如同一个信仰,见证着世间最纯粹的爱慕。

奥斯卡·王尔德墓碑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从富家少爷到阶下囚,从备受瞩目的文坛新星到八卦丑闻的当事人,王尔德体验过星空的绚烂,也曾深处阴沟泥淖难以自救。也许是家庭环境奠定了他一生的审美与格调,但是他仍然用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美,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庄重的选择。

p.s.如果细细读过《快乐王子》你会发现,故事中相濡以沫的快乐王子与信使鸟儿,都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现的,这也寄托着王尔德自己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