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办、搭台、牵线!沭阳:“红色堡垒”铺就脱贫“通途”

沭阳“红色堡垒”作用大

心系群众解民忧

真心实意办实事

为困难群众牵线搭桥

铺就一条致富路

今天小布就带您一起来看看

他们是怎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

在沭阳县耿圩镇多肉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多肉直播、配货、打包,忙的不亦乐乎。“半月前村书记到我家,问我愿不愿意去镇上的多肉产业园工作,我正因为没法出去打工着急,立刻就过来了!”姜如花一边娴熟的打包一边说着,“干一天就到手90元钱,每个月还有200-500元的奖金,除去生活成本,每月挣得钱比我在外面打工还多呢!”据了解,产业园面向低收入户招工,现在已经招募65人就业,其中42人是本镇低收入户。

在沭阳,像耿圩镇多肉产业园这样的农业扶贫产业园有17个,工业扶贫产业园项目有31个,目前已有46个项目复工复产,解决了2000多名低收入人口就业难题。为最大化降低疫情对低收入户影响,沭阳压实党委责任,逐户逐人摸清就业意向,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送岗到家”专场活动,为企业和低收入农户牵线搭桥。

为抓好疫情防控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沭阳县充分发挥“红色堡垒”作用,采取组织帮办、组织搭台、组织牵线方式,铺就脱贫攻坚的“大道通途”。

“奶油草莓色泽鲜艳,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现在下单不仅享8折优惠,还可享受包邮福利!买它!”在茆圩乡寇塘村,村支部书记蒋雷正热火朝天地直播推介草莓。“直播销货销量看得到,每天我们仅在直播时段就可以销售出5000多斤的草莓。”茆圩乡草莓生态园管理员刘凤春介绍说。

沭阳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大户或党员电商户,建立“支部+电商+贫困户”帮扶机制,让产品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幕后”走到“屏前”,开办电商扶贫培训班,引领众多低收入户纷纷“触网”增收。在此基础上,沭阳瞄准直播销货的市场契机,依托产品基地打造直播间、工作室,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让产品与顾客“隔屏面基”,大大提高了产品销量。组织搭台,书记直播,农户受益。全县共有1100余户贫困户实现电商创业,累计吸纳3.6万名建档立卡人员就业,人均月工资达1800元。

组织帮办,创业有门路。在华冲镇低收入农户孙学亮家的果蔬大棚里,一颗颗西红柿已经开始采摘上市。“年前申请了5万元贷款,第二天就到账了,盖了蔬菜大棚,今年一定可以有个好收成的。”孙学亮说道。

为实现低收入户长效增收,沭阳以“金融扶贫”支持“产业扶贫”。县扶贫办、财政局、农商行三方携手,对有致富愿景和增收项目的低收入农户提供免息信贷支持,激发“造血”活力。截至4月中旬,沭阳县精准扶贫助产助工已发放小额贷款共7338笔,计2.21亿元,帮助6000余户建档立卡户自主创业,走上脱贫之路。

“申请人至村委会申请,村委会出具推荐书,我们沭阳农商银行根据调查发放,本人还款并办理贴息手续就可以了。”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华冲支行行长夏正卫介绍,为方便低收入户办理小额贷款,沭阳县创新“支部帮理、书记帮跑、专干帮答”的全流程帮办服务,将授理、放款控制在2日内。发放贷款后,扶贫办、农商银行的跟踪服务“不撤岗”,积极协调农业技术人员为申贷农户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方联系发展农业订单,全力帮助申贷农户解决产品销售问题,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脱贫不返贫。

来源:交汇点新闻

【一把手谈小康】县科技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出门莫忘“苏康码”, 筑牢安全“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