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水稻:旱育壮秧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素质,你是否了解呢

今天就和大伙儿聊聊关于旱育壮秧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素质的知识,旱育壮秧是在旱田状态下培育出来的健壮秧苗,其形态特征与生理素质表现如下:

一、形态特征

水稻旱育秧苗,根据移栽早晚不同,可分为小苗、中苗和大苗三类。一般将3.5叶左右称小苗,4.5叶左右称中苗,5.5叶左右称大苗。不论那类秧苗,壮秧的外部形态都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矮壮蹲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茎基扁宽。小苗茎基宽在0.3厘米以上,中苗在0.35厘米以上,大苗在0.4厘米以上。

2.叶鞘短。1~4叶叶鞘分别为2、3、4、6厘米左右。

3.叶片短而直立。1~4叶叶片长度分别为1、3、5、9厘米左右,叶宽厚,直立上举不披垂。

4.植株矮。3.5叶小苗高10~12厘米,4.5叶中苗高13~14厘米,5.5叶大苗高15~17厘米。

5.带有分蘖。3.5叶小苗在第1叶腋内萌发蘖芽,4.5叶中苗带蘖率在70%以上,5.5叶大苗平均单株分蘖1~1.5个。

(二)根系发达

根系粗壮,根色黄白,带有根毛,无黑根及根腐现象。3.5叶小苗一般有根12条以上,4.5叶中苗一般有根16条以上,5.5叶大苗一般有根20条以上。

(三)生长整齐

同期播种的秧苗,苗高、叶龄、叶色以及分蘖状况都基本一致,无徒长或滞长现象,这是保证移栽本田后,全田稻苗生长发育一致,获得均衡增产的关键。

(四)叶色清秀无病班

叶色清秀,浓淡适宜,无病虫斑点,也是壮秧的重要条件。因为带有病虫斑点的秧苗,缓秧慢、分蘖迟、囊弱穗小,是不能高产的。如果将病害带入本田,危害更大。

具有以上四个形态特征的秧苗,茎基组织坚实,茎叶刚劲富有弹性,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和抗逆性,是评价早育壮秧的重要指标。

二、生理素质

旱育壮秧的生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植株体内干物质积累多,发根力强,分力强和抗逆性强等几个方面。

(一)干物质积累多

由于旱育秧的根系发达,光合能力强,所以植株体内干物质积累多。据唐海县农科所测定,5.5叶株高14.3厘米的旱育大苗,地上部百株干重7.3克,比同叶龄常规育秧苗4.9克高49%。4.6叶株高12.5厘米的旱育中苗,地上部百株干重为6.16克,比同龄的常规育秧苗2.89克高113.1%。秧苗体内干物质积累多少是决定秧苗发根力、分蘖力和抗逆性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秧苗生理素质好坏最基本的标准。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对旱育壮秧的地上百株干重指标要求:3.5叶小苗不低于3克,中苗6克以上,大苗8克以上,各类苗干重要占鲜重20%以上。

(二)发根力强

旱育壮秧的体内由于干物质含量高,具有发达的旱生根系,所以更具有发根力强的特点。据唐海县农科所试验,单株剪根7天后,旱育壮秧的发根力(根数?根长)为38.13厘米,比常规育秧发根力增加24.05厘米。抚宁县农业局试验剪根水培7天的发根力,旱育秧为34.2厘米,比常规育秧多22.4厘米。实践证明,常规育秧苗移栽后一般需3天出新根,5~7天出新叶;而旱育秧苗移栽后第二天即出新根,叶不褪色,继续生长,充分显示了旱育壮秧发根力强的优势。

(三)分蘖力强

由于旱育壮秧干物质积累多和发根力强的特点,必须促进分蘖力相应增强。分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分蘖发生早。据调查常规育秧移栽到本田后需10~15天开始分蘖,而旱育壮秧移栽后5~7天即开始分蘖。

二是单株分蘖多。据唐海县调查,6月1日旱育秧单株分蘖比常规育秧多1.11株,6月10日多3.11株,6月20日多5.35株,最终单株集穗数比常规育秧多4.33个。这是旱育秧在生产上的突出特点和最大优势。

(四)抗逆性强

旱育壮秧因为是旱田状态下培育出来的秧苗,充实度高,细胞组织紧密,自由水含量少,所以抗寒、抗旱、抗盐碱能力较强。

为了证明旱育壮秧的抗逆性,有人做过以下三个试验:

一是将育秧苗置于0癈恒温下冷冻6小时后,再置于20℃常温中能很快恢复正常,而水育秧则不能恢复。说明早育秧苗的抗寒能力强。

二是将旱育秧苗铲秧放置3天后切根移栽,栽后5天观察,其根数与根长均为水育秧的2倍左右。说明旱育秧苗的抗旱能力强。

三是将水、旱育秧苗切根后,同置于2克/升的咸水中,5天后观察,旱育秧苗平均每株根数为13.4条,比水育秧苗多6.6条;根总长为28.78厘米,比水育秧长17.16厘米;根鲜重767.6毫克,比水育秧高6.7倍;根干重46毫克,比水育秧高4.6倍。说明旱育秧苗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在各地大面积生产实践中旱育壮秧也充分表现出抗逆性强的特点。

这篇文章关于水稻的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作用可以帮助到大家遇到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掉,好了,那我们就下次见吧,谢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