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研究】养鸭场的禽流感预防

1 疫病特点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秋冬初春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最易形成规模性发病。鸭群易受圈舍气温变化、饲料结构调整、营养成分改变、饲养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应激反应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发生该病。病毒对环境耐受力不强,对常用的消毒药物比较敏感,规模化养殖应当定期选择不同的消毒药物交替使用。

2 症状表现


鸭群发生禽流感的情况会因个体差异、病毒株的毒力、外界环境以及鸭群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表现出不同的潜伏期,有的仅表现轻微临床症状,有的无可见症状而突然死亡。临症上病鸭典型症状为头颈部肿胀,呼吸急促,开始时病鸭打喷嚏、咳嗽,大量流泪,窦炎,两脚爪干燥,鳞片有紫红色的出血斑,皮肤发绀以及腹泻,种鸭感染禽流感后产蛋率会急速下降。感染禽流感的鸭子剖解可见气管、喉头充血,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堵塞气管,纤维素性腹膜炎,腺胃黏性分泌物增多,肠黏膜充血或轻微出血,有局灶性出血斑、出血块或出血性溃疡病灶,胰腺出现灰黄色坏死点。肝、脾、肾可观察到淤血肿大,肝小叶间质增宽。

3 做好鸭禽流感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 1) 严格制定落实防疫相关制度、规范动物防疫工作。一是制定并落实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落实动物防疫制度以降低禽流感发生风险; 二是实行养殖全进全出或坚持自繁自养,加快循环饲养; 三是遵守强制免疫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疫苗接种,同时做好定期抗体监测,及时加强免疫; 四是健全消毒制度,饲养人员进入饲养区要进行消毒,进入每栋鸭舍也要进行再次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物,落实专职消毒人员。五是遵守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调运、引进、出售动物,应提前报检,经检疫合格并持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进行,禁止从疫区引种,防止引入潜伏期的病禽; 六是坚持动物疫情隔离观察制度,应建专门的隔离观察圈舍,患病鸭群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新引进的动物必须证件齐全,并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能并圈饲养。

( 2) 改善饲养方式提高群体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鸭使用不同的营养配比,适度添加青饲料,保证充足饮水; 转圈舍时可在饮水中添加金丝桃素或黄芪多糖等抗应激,也可在饲料中适度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或多种维生素以抗应激,促进体质恢复。

( 3) 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调整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

4 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重在免疫养殖场要根据饲养场的鸭群抗体水平和饲养环境制定适合自身养殖场的免疫程序。

( 1) 鸭子对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日龄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7日龄前免疫的鸭群免疫应答效果差,7日龄后免疫的商品鸭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有效免疫保护作用。二次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合格率在97. 4%。对于肉鸭,过晚免疫容易造成饲养周期内无法达到免疫效果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规模化养鸭场实际免疫时间和免疫程序要通过抗体监测来确定,当平均HI 抗体降至3Log2 及以下时,应进行免疫。

( 2) 明确场内要预防的禽流感亚型,选择使用农业部批准的疫苗。我国流行的禽流感主要是H9、H7、H5 三个亚型,可供选择的疫苗有禽流感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 亚型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 H5 + H7) 三价灭活疫苗。三价苗免疫效果好,可以作为首选,免疫程序可参照: 蛋鸭、种鸭首免在2 周龄,肉鸭首免在7 ~ 10 日龄,剂量0. 5 mL/只; 二免在5 周龄,剂量1. 0 mL/只; 三免在开产前,剂量1. 0 mL/只,三免后每6 个月免疫1 次,剂量1. 0 mL/只。

5 加强监测并及时报告


养鸭场要积极配合动物防疫机构做好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抗体监测,认真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健全养殖场档案供动物防疫机构查阅,定期采样送动物防疫机构检测。动物防疫机构及其兽医实验室要及时检测送检样品,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场开展防控工作,对于发现有疑似症状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立即采样送检和上报疫情,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