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套路多,涉及钱财切勿信!丨 网络安全警示日㊶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

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上班族踏上两点一线生活

师生授课寓教于乐

而一些心怀不轨的非法分子也没闲着

忙着如何改头换面利用疫情实施诈骗

下面,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

学习预防诈骗的相关知识吧!


防不胜防的诈骗套路


骗局1:推销抗新冠肺炎“特效药”

非法分子利用恐慌、易于轻信防疫“特效药”的心理,冒充政府机关、疾控部门或药物研究机构名义通过推销假冒防疫“特效药”,有的甚至贴上外文标签冒充“国外药”,骗取钱财。目前官方尚未发布疫苗,因此不要相信陌生人口中所谓的“特效药”。


骗局2:网络刷单诈骗

疫情以来,很多人都想着在家中赚钱。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这些人的这种心理,告知他们可以网络刷单返钱,再通过卡单等理由让他们继续刷单进行诈骗,嫌疑人运用简单的刷单方式,以较低的投入和较高的回报来诱惑被害人。


骗局3:网络贷款

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创业者资金周转困难。不法分子打着“无担保”、“无抵押”、“放款快”等旗号宣传,引诱受害人上当,以向贷款人收取“保证金”、“工本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实施诈骗。


骗局4:冒充亲友、领导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网络平台成为主流的趋势,通过盗取微信QQ账号、替换头像和昵称等方式,冒充亲友、好友、师生,向受害人发送信息,以亲友患病用钱、支付学费、资金周转等理由,诱使受害人扫二维码支付或转账。


快速辨别诈骗行为


凡是通知“家属”出事

让你先要汇款的

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

要你先交钱的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你去汇款的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

及短信验证码的

凡是陌生网站或链接

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均为诈骗!!!


电信诈骗类案件为什么高发?

面对花样繁多的电信诈骗

我们该如何提高警惕?

在遭遇网络诈骗后,应尽快做到以下三步: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设置要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法律链接

网络诈骗金额2000元以下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单次或者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