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沉思錄3:賣姜還是賣蒜,這是原則性問題

散戶炒股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搞清楚自己準備學價值投資還是進行趨勢投機,然後再去找相應的大師進行學習。


選擇大於努力,不要把方向搞錯了


我們一般會把股市中的交易行為分為兩種:投資和投機。對於資金量龐大的機構而言更崇尚投資,對遊資和散戶而言更多的是投機。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投資和投機性質是一樣的,只是對象不同而已。投資是通過自己發現價值進行投機;投機是通過別人發現價值進行投機。

當投資者發現股票的價值進入自己設定的範圍內後會進行購買,而且越跌越買;當投機者發現股票進入自己設定的走勢範圍內後會進行購買,而且越漲越買。



看似截然相反的操作背後其實都有自己的邏輯,每一種交易行為都不是萬無一失,都存在理論上的風險,只不過價值投資的背後有著更為堅實的基礎:那就是好企業以好價格買入後所對應的風險微乎其微。而投機交易的背後實質是擊鼓傳花遊戲的翻版,炒作過後往往是一地雞毛。

對於散戶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既沒有信息優勢也沒有資金優勢,從踏入股市第一天起就要搞清楚自己是準備做長期價值投資,還是做短線趨勢投機,一旦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就要義無反顧的走下去。無論選擇什麼,只要能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地執行下去,結果一般不會太差。如果朝秦暮楚搖擺不定,今天價值投資,明天趨勢投機,結果就會像狗熊掰棒子一樣毫無收穫,最終是以浪費時間和金錢作為代價。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練武術,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內家拳,明天外家拳,後天搏擊,大後天空手道,常言說招招會不如一招精,最終必定一事無成。

書法也一樣,今天學顏真卿,明天學柳公權,後天學歐陽詢,大後天學王羲之,每一家都學的不深,每一家都學不會。


無論選擇做投資還是做投機,都需要找一個好的榜樣去學習,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

股神巴菲特的思維方式可以學習,但是具體的操作學不得,光是資金來源這一項,我們就無法和巴菲特相比,所以要活學活用。至於趨勢投機交易方面的大師就更多了,每個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會有效。


總之,散戶炒股的第一原則是必須搞清楚自己要賣姜還是賣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