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x閱讀筆記:《沉思錄》(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沉思錄》這部寫給自己的書,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

斯多葛派哲學主要是一種倫理學,其目的在於為倫理學建立一種唯理的基礎,它把宇宙論和倫理學融為一體,認為宇宙是一個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體,由原始的神聖的火演變而來,並趨向一個目的。人則是宇宙體系的一部分,是神聖的火的一個小火花,他自己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宇宙,他的本性是與萬有的本性同一的,所以,他應該同宇宙的目的相協調而行動,力圖在神聖的目的中實現自己的目的,以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完善。為此,他必須讓自己的靈魂清醒,讓理性統率自己,正如它統率世界一樣。”

斯多葛派對人們的要求是:遵從自然而生活,或者說,按照本性生活(nature有“自然”、“本性”兩層意義),而所謂自然、本性,實際上也就是指一種普遍的理性,或者說邏各斯(在某些方面類似於中國的“道”),或者說一種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來)。

Phoenix閱讀筆記:《沉思錄》(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在這個世界上,低等的東西是為了高等的東西而存在的,無生命的存在是為了有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有生命的存在又是為了有理性的存在而存在的。那麼,有理性的存在,或者說理性的動物(人)是為何和怎樣存在的呢?理性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是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沉思錄》的作者認為:在人和別的事物之間有三種聯繫:一種是與環繞著他的物體的聯繫;一種是與所有事物所產生的神聖原因的聯繫;一種是與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聯繫。相應地,人也就有三重責任、三重義務,就要處理好對自己的身體和外物、對神或者說普遍的理性、對自己的鄰人這三種關係。

如果凡是為了整體的利益而必須存在的,對於個體也就不會有害。對於蜂群無害的東西,也不會對蜜蜂有害;不損害國家的事情,也不會損害到公民。《沉思錄》的作者說,我們每天都要準備碰到各種各樣不好的人,但由於他們是我的同類,我仍然要善待他們。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這就是人的義務。

要惡人不作惡,就像想讓無花果樹不結果一樣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對於其他的事完全不要操心,我們要表現得高貴、仁愛和真誠。”

Phoenix閱讀筆記:《沉思錄》(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在斯多葛派哲人對德行的強調中確實有許多感人的東西。例如,馬可·奧勒留談到:德性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知道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要使自己專注於這樣的思想:即當你在思考時,別人問你想什麼,你任何時候都能立即坦率地說出來。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行動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要不要再談論一個高尚的人應當具有的品質,而是成為這樣的人。”

“斯多葛派哲學的力量可以從它貢獻的兩個著名代表看出:一個是奴隸出身的埃比克太德,另一個就是《沉思錄》的作者,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他們的社會地位十分懸殊,精神和生活方式卻相當一致。”

Phoenix閱讀筆記:《沉思錄》(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我們大概可以說,斯多葛派哲學能夠為一個處於混亂世界,面對道德低潮而又感到個人無能為力的人、為一個在個人生活方面遭受挫折和失望(這是永遠也免不了的),但又不至於向上帝援手的人,提供最好的安慰,不過也要小心這種安慰變為麻醉。

“最後,我們也注意到,斯多葛派哲學雖然不可能像有些理論(例如社會契約論)那樣對社會制度的變革和改善發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它其中所蘊涵的那種胸襟博大的世界主義,那種有關自然法和天賦人權、眾生平等的學說,卻越過了漫長的時代,對近現代的社會政治理論及實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我們也要記得,《沉思錄》是寫給自己的,而不是供出版的,而且,這裡是自己在同自己對話,字裡行間常常出現的不是‘我……’,而是‘你……’,並常常用破折號隔出不同意見。既然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自己說服自己,自然也就不需要過分講究辭藻、注意交代和安排結構,而注意一種思想的深入和行進。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Phoenix閱讀筆記:《沉思錄》(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