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条闹市古街早晚都会响起清脆的铜铃声,原来这是一份“小区定制”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胡晨霞 蒋成杰 张莹莹

“叮铃铃,叮铃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点半,在河坊街89号小区里,你都会准时听到一阵清脆的铜铃声,这时往小区门口一望,准有一辆装有四只不同颜色垃圾桶的三轮车出现在眼前。

铃声持续一会儿,就会看见小区居民们纷纷拎着垃圾袋下楼了。“这个铃声,就是我们小区倒垃圾的信号。”小区居民们笑着说。

古街、铜铃与垃圾分类在这里显得特别和谐。

居民口中的信号,也是清波街道为落实垃圾分类投放定时收运模式而专门为河坊街上的这个小区准备的,除了铜铃,还定制了垃圾收运三轮车。

河坊街89号小区位于河坊街步行街内,仅有35户住户,只能在院内安置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不过也引发了部分居民的不满,低层住户觉得院子不大,垃圾桶离自家太近,加上四个大垃圾桶又占据了院内原本就不多的公共活动场地,一时间成为小区里的矛盾焦点。

清波街道在大力推进撤桶并点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投放点,撤除了一些零散或过于集中的垃圾投放点位。河坊街89号由于完全处于步行街商圈中,周边又没有紧挨着的居住小区,点位设置几经周折。

虽然这里不是首个推行“定时收运”的小区,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准备工作必须扎实。属地柳翠井巷社区积极入户宣传,与居民代表协商,通过公示、意见征集等多个阶段,最终定下了直接撤点的方案。小区内不再设置垃圾桶,由社区垃圾分类专管员每天定时段,早上7:30-8:00和晚上19:30-20:00骑着三轮车进小区收运垃圾。在此过程中,社区垃圾分类专管员还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开袋检查,分类不正确的现场纠错指导,做到收运、宣传、督导“三合一”。

目前,定时收运现已推行了一个月,小区居民的反应总体还不错。

居民吴阿姨说,刚开始有些居民确实不适应,错过收运时间,就把垃圾扔在地上,经过社工和志愿者的耐心劝导,大家慢慢都适应了。小区里没了垃圾桶,不仅环境卫生提升了,而且楼下的活动场地也宽敞了,居民们不时打打羽毛球、跳个绳,开展一些锻炼活动。在大家的支持下,定时收运模式逐渐顺畅,小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了100%,准确率也上升到90%以上。

“通过这次尝试,我们获得了不少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经验。”清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在其他住户少、位置独立的类似小区完善相关做法,让垃圾收运三轮车成为辖区垃圾分类的一道风景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