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劳模皇帝——亡国之君,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命后宫嫔妃 尽皆自杀,亲手砍杀二女,又命太监小毛子带三子出逃,遂于太监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缢而死。

至此,大明 失 江山,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自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间,故而明一代富养宗室,百万宗室,如蛀虫般,不纳粮,不交税,广占田地,吃皇粮,饮民血,成明之巨患,开国初期国势尚盛,宗室尚少,于国于民,影响微弱,然,国势不可长盛,宗室人数成几何上升,国家负担日重,进三百年国祚,而无人干触此逆鳞,至 明之大患。

不纳粮不交税又非宗室一方,又有乡绅士族,此群体,虽为封建之基石,历朝之笼络宠儿也,然土地兼并随国势之衰而兴盛,国可收赋之土地渐成士族之私田,税少而国穷,田少而民困,”时来天地皆同力“明末遇千年之大灾——小冰河期,致民生凋零,食不果腹,国穷,而救灾粮久不至,灾民饿莩遍地,粮终至,然层层剥皮,层层贪腐,粮十不存一,民上天无门,入地有路,遂 灾民四起,天下皆反,四出流窜,上天得信,欲调兵遣将,可国库空虚,仅有之盈余皆用与辽东,无粮无饷 何谈兵马,拆东墙补西墙,四出腾挪,终于兵马出正阳,灾民虽人多势众,但多拖家带口,战力微薄,大兵一致,民乱随平,德胜归来。

但无一日安宁,关外后金又来犯关,丢城失地,屡战屡败,遂天子遣能人到此,铸关宁防线,造关宁铁骑,败遂少。而胜频传。

天庭甚安。

又一年,大旱持续,数年无一滴雨落地,地无一黍可收,天庭又为节减开支裁撤驿站,百万人昼而事业,天灾加人祸,灾民成反贼,反贼之盛,一省大员也手足无措,灾民大大小小数十股,遍及大半天下,于是遣五省总督集半天下之力扫平反贼,反贼大败,闯王死,献忠降,李自成仅剩一十八骑,遁入深山。

未久,女真屡犯关宁防线而不克,随思一奇谋,既林丹汗以远遁,漠南蒙古在无敌手,何不绕行蒙古?

遂,大军发,数月,突至北京,朝野惊恐,号令全国,进京擒王,然此非首次也,敌与贼交替而起,敌入无人之境,大肆劫掠,悠悠北归。

身后再无炊烟,百里无鸡犬,泪以干,血以凝,敌,贼,摞掠,朝廷欺压,民生何艰,民心思变。

灾不断,兵进京,民复反,献忠破襄阳,杀襄王,转战千里,气死督师,入川,建大西,即帝位;闯王振臂一呼“迎闯王,不纳粮"民皆反,集精锐终破总督,入陕,称帝,建大顺。

于此时女真五入塞内,深入山东,大掠而归。

大顺“东征”所到之地望风归降,众皆意外,短短数日竟至天子脚下。天子拒和,大顺围而攻之,此国难之时,众臣竟百十两献国,当是时,瘟疫肆京,御林染病,无法,竟是太监守城,守城无几日,众臣争先恐后献城门,天子闻讯;呜呼哀哉“众臣误我”遂死。

闯王缺响,众臣抄家,几两?天文数字!

崇祯帝自年少登基,受命于危难之间,外有昔日藩属后金起兵犯边,屡屡得逞,天兵数伐,无可奈何,内有天灾横行,灾民流窜,而成反贼,朝有贪官遍布,贪墨成风,虽有清流,但其夸夸其谈而无功绩,又有阉党魏忠贤权倾朝野,敢称九千岁,此内忧外患之即;帝夙兴夜寐,铲除阉党,任用清流;欲革除弊病,内扫清反贼,外伐灭后金,赈济灾民,还天下以清静;中兴大明,以镐太祖,成组,各位先祖在天之灵,下与民休息,铸一太平盛世。

帝虽九九七,日日上朝,不敢有一日懈怠,勤勉奉国,堪称当世之楷模。

然世风日下,非人力可阻,天灾不断,帝下罪己诏而不能阻,贼起而敌息,贼亡而敌犯,敌退而贼复起,如此往复,天兵疲于奔命,民生而日艰。

一十七年如一日辛勤躬耕,国仍亡,天下可有帝如此勤勉之亡国之君?

至此朕不负天下。

大明养士百年,有几人报国,几人殉国,屈指可数。如吴三桂,钱谦益之人,多如牛毛。

大明虽亡,南明犹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尚鼓唇弄舌,内斗不断,互争正统,几十万大军不如扬州三屠,嘉定十日之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