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首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长江水运口岸发展论坛”举行

凝聚港口行业智慧,深化航运领域合作。10月29日,2020首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长江水运口岸发展论坛”举行。

当前,长江内河水运发展正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一系列多元组合的历史性机遇,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充分发挥港口在物流链、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促进长江口岸开放发展?与会口岸港航界大佬们,围绕长江水运口岸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交流思想、贡献创见,以此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共赢。

长江航运的优势日益放大

长江航运的现状如何?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邱健华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长江航运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长江航运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不断凸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成本小、效益高的独特优势。

201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29.3亿吨,占全国内河的三分之二,稳居世界内河第一。目前,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

中远海运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海林说,中远海运泛亚航运利用岳阳至上海出口的传统水水通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岳阳至澳新接力航线的稳步运营,江海联运保障力稳步输出,满足了湖南省内企业对物流时效性和保障性的双重需求。

“水运是益海嘉里在岳阳工厂原料运输主要通道,年运输量达到10万吨,其中45%依靠水运”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总监盛岩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岳阳口岸合作,致力打造全国粮油水运网。

江海联运助推全球供应链建设

“80%的外商直接投资在设有口岸的城市,国内许多繁荣发达的大都市都是因口岸而兴起的口岸城市。”中国口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曹增东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湖南省为例,应构建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省内外口岸平台区域联动,推进湖南沿江产业聚集发展。

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主任王文华说,新港区业已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粮油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临港特色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格局提档升级。“正是港口平台和交通区位的优势,带动了产业的聚集,产业的发展又助推了港口兴旺”。

港口全面参与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并将港口自身建设与供应链多方的合作共赢深度融合,是国际港口发展的大趋势。实际上,十九大报告就提出“现代供应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现代供应链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书成认为,创新与应用现代供应链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只有构建高效协同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国企业才能在“走出去”的进程中稳步发展,中国才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而现代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是基于产业的,构建江海联运网络,是实现产业从端到端穿透的重要渠道。

打造世界一流长江航运体系

湖南省湘水集团有限公司是推动全省口岸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放辉表示,将以城陵矶龙头港为发展牵引,重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打通航运水道瓶颈、补齐要素建设短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业务新模式,着力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

与湖南同饮一江水的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关永健的想法与湖南不谋而合。他建议,搭建湘苏两地港航合作机制,研究探讨两地港航企业在资本互通、股权互换、港口金融、物流园区共建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介入长江航运物流市场,目前已取得丰硕的回报。公司总经理邓启东说,通过夯实拓展在长江经济带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象屿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2019年该地区运输量已逾1000万吨。

长江航运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究竟如何发展?邱健华给出了思路: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把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届时,长江航运航道通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和行业治理能力将得到提升。

口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