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露出的三个“短板”如何解决?

(▲2020年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WHO原总干事陈冯富珍为首任院长,WHO总干事谭德塞发来祝贺视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线签署《清华大学与万科集团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协议》。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文|沈诤

摘要: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整合既有的直报、预警、应急、指挥等系统,实现一网一屏一部统管。组建专业机动的医疗救援“志愿队”、“预备役”,地方财政在每个地级市建立医疗物资储备和轮换基地,中央财政在全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城市,建立国家级医疗物资储备和轮换基地。

1.系统融合。关于武汉疫情的“吹哨人”,民间认定是最早提醒公众的李文亮,官媒似乎更倾向于最早发现和上报的张继先。无论谁是“吹哨人”,据华生为高福辩护的长篇文章披露的细节(高福本人至今未否认)和6月7日国新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内部通知在互联网迅速扩散,高福当晚睡前习惯性上网,才发现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而非SARS后官方花巨资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换而言之,直报系统失灵,更谈不上预警,钱打水漂,还耽误事,这才是大问题。如果不是高福及时发现,国家卫健委连夜迅速决定、强力干预,恐怕武汉、中国的疫情不堪设想。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武汉是中国最大的高铁枢纽、春运即将启动全国客流人次数以亿计,拖延一周将会新增多少确诊病例、死亡病例?

这事能完全责怪武汉市卫健委吗?网络直报系统要求上报的是已知法定传染病,根本没有未知传染病选项。直到1月2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国家卫健委才将新冠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直到2月7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在生物学论文预印平台BioRxiv上声明,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直到2月11日,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通报会上宣布,将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缩写为“COVID-19”)。

新冠疫情代价极为惨重,需要举一反三,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整合既有的直报、预警、应急、指挥等系统,实现一网一屏一部统管。其中直报功能应包含未知传染病;数据采集的部门应多元,不局限于医院,可包括医学实验室、CDC、入境口岸等;报送方式不再是目前的“串联”,而应“并联”,系统内所有节点都可监测上报,而且直达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充分发挥“哨兵”的作用。

2.团队专业。军队打仗需成建制,训练有素才能形成战斗力,才能打胜仗。抗疫一样,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大部队协同作战。全国援鄂抗疫共有345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达到半个以上集团军的兵员了。

疫情早期,国家卫健委指令各省援鄂,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自愿报名,勇气可嘉。带来的难题是大部分互不熟悉,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医护之间需要时间磨合,治疗设备不仅紧缺而且不是标配,需要时间练习,而且医护比例、学科比例谈不上科学合理。武汉前线已面临医疗挤兑,每一分钟都有重症病人等待急救,医务人员压力很大。此后很快调整为包干制,一个援鄂医院包一个病区,医生护士都是本院小分队齐上齐下、轮战轮休。

这个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今后重大医疗援救行动直接沿用。常态时改变“重医轻防”的顽疾,而是“重医重防”;在全国地级市医院重点布局,组建专业机动的医疗救援“志愿队”、“预备役”,包括防疫、自然灾害、援外等特殊需求,只要国家一声令下,成建制、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小分队就可出征;地方财政在每个地级市建立医疗物资储备和轮换基地,中央财政在全国东(上海)、南(广州)、西(成都)、北(北京)、中(武汉)五个城市,建立国家级医疗物资储备和轮换基地;县级不必建立储备基地,由地级市调剂供应,避免浪费,但医务人员接受轮训。

3.人才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原因不复杂,临床医学的地位明显强于预防医学,招生分数线明显更高,出路明显更好,待遇明显更爽。公共卫生人才在体制内也被边缘化,编制、待遇、经费、出路欠缺,研究和成长环境不佳,高水平人才留不住、留不长。指望借助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实现公共卫生“大跃进”式突破,那是头脑发热。

目前已有苗头症状。一些没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跃跃欲试成立公共卫生学院,没有学科积累和师资力量,勉为其难,只会误人子弟。教育部应及时制止盲目扩张公共卫生学院。不能批量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和待遇,再怎么高尚的事业都难以为继。不妨更换思路,对现有医学人才进行轮训,规定评中级职称需先全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一年,评高级职称需先全职赴中西部艰苦地方支医一年。

“十四五”期间,按照中国应急管理权限的划分,针对性地进行三类人才培养和训练,逐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一、应急管理部主管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所需专业人才,可在已有的应急管理基地训练,每个省至少有两个大学各有一个研究院,形成竞争合作,每个地级市有一个实训基地。二、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需专业人才,可基于现有众多的独立医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培养。三、中央政法委主管的社会稳定突发事件所需专业人才,可基于现有的警察院校培养,民政、人社部门协助。

(【山水微言·421】,本文为《中国疫情防控的“急所”、“大场”与“厚势”》第3节“长期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