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乱扔垃圾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如此征信是否跑偏?

近年来,围绕个人征信社会上有不少讨论。特别是对于个人征信被滥用等问题,公众有不少担心和疑问。比如闯红灯外,还有教师兼职、欠缴水电费、物业费等多个行为被一些地方纳入个人信用档案,不少市民开始存在争议:个人征信是否跑偏?

个人征信

比如:近日,江苏南京一个做法引发广泛关注。南京将非机动车、行人一年内闯红灯等违法达到5次及以上的,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闯红灯是不是失信行为,成为充满争议的讨论。实际上,在这之前,浙江就已经将个人乱扔垃圾被处罚的记录纳入信用档案。经过在多个城市采访,一些市民表示,把闯红灯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有助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闯红灯我觉得倒是可以,这个确实是没有任何理由。但是垃圾分类可能要过渡,有很多人还没了解。但是大方向我是很赞成的,就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的建立。”但也有不少人说,与欠债不还、大闹机场、车站等行为相比,闯红灯、欠缴水电费、物业费等行为有些并不是主观故意,而且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层面的,所以应该慎重考虑是否纳入个人信用。

像交自来水费这种,万一要是因为忙忘了的话,怎么办?物业费纳不纳入可以再考虑一下。现在很多小区的业主和物业之间是有矛盾的,可能不单是业主一方拒缴物业费,物业一方也可能存在问题。所以有的时候,还要分开来看这个事情。

闯红灯

还有一些市民认为,信用指的就是履约行为,闯红灯、扔垃圾、教师兼职这样的行为很多属于道德层面,本身就跟信用没有太大关系。

“我感觉不适合,这跟人的信用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你用信用卡,按时还款,这叫你的信用。而闯红灯,这跟人的信用没什么关系。”某教授以闯红灯为例指出,这种行为跟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把它纳入信用平台,属于征信跑偏现象,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好多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不一定很高,法律条文不一定很清楚,对那些边界也不一定掌握得很清楚,而且可能他生活的习惯就有一定问题,需要一个慢慢矫正的过程。所以一下子把这些东西弄到信用当中,确实会让社会成员产生一种负面的看法,认为是权力滥用。

个人征信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有多种。央行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国家发改委建设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也纳入了个人信用信息。此外,各省区市、地级市和一些有条件的县也建设了各自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而这些征信疑似跑偏的现象,大多都出现在地方平台。对此,发改委表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纠正。

不难看出,个别地方违法违规将不适用于失信惩戒机制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此类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另外,至信小编还要特别提醒大家:无论是否记入个人征信,大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做个文明有礼的守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