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疾病的抗争中,渐渐发现,调心养病别离书,书能带心上天堂



26年前,24岁的我,是美貌如花的青春女子,我在体制内有一份特别喜爱的工作,我有爱我的经济状况不错的父母,还有帅气的丈夫和已9个月大的可爱的儿子。

那么年轻,人生想要的却都有了,我是那么幸福而自豪。同时我有一怀梦想,觉得未来有无限的美好在等着我去创造和享受,我像一只心怀远方的鸟儿,正欲展翅翱翔,可是,不幸降临,我的世界的天空忽然塌陷了。

我病了,而且一发现即被诊断为慢性病,医生说,我需要终生服药,需要静心调养,不能劳累,不能生气,更不能不管不顾地旅玩吃饭。

痛哭了无数次,流了数不尽的泪水,我开始无奈地接受自己将要做一个终生的“药罐子”。平静下来,我开始四处寻医,坚持吃药,努力寻找调养身心的良方。

一个人呆在家里,无法出去运动,无法做大量的家务,无法上班,看电视多了也觉得无聊。看着窗外自由飞翔的鸟儿,我的心是寂寞的。看着大街上匆匆走过的脚步,我的心是羡慕的。如何安慰自己的心平和下来,

医生告诉我,疗身先要疗心。寂寞孤单中我捧起了以前想读而未读完的书。


我发现,神思走入书中,我的心开始平静,我跟随书中的人物故事一起说一起笑,一起思考一起旅行,我忘记了疾病带给我的疼痛和忧伤。

我在日复一日的求医问药中,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在寻找心灵的愉悦中,渐渐发现,调理养病别离书,因为读书是最简便最快乐也最能打发时间的事情

读书是恢复健康的有力助手。身体生病,不能只靠医生,现在的好医生都是门庭若市,给病人看病时间十分紧迫,想让医生给你好好讲解病中的保养之道,一般医生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耐心。常言道,病人不忌口,坏了医生手。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效果,病人自己应了解疾病,知道治疗和保养方法。买药重要,但一定不能忘了买几本有关疾病的书。静心养病中,读读书,学习治疗疾病的常识,掌握保养身体的方法,了解一些食疗偏方,医养结合,药食同用,对疾病做到知己知彼,方能集中力量打败它。

读书是疗治心灵忧伤的最好办法。身体有病,心情就会忧郁难过。人常说,快乐是一剂良药。所以,为了尽快恢复健康,首先得快乐,必须及时调整心情,心情好,病才去得快,心情好,药物疗效才会好。怎么调整心情呢,在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清心淡欲的书,让心境远离尘嚣,回归宁静。读大师名家的哲理贤典,提升思想境界,胸怀变得广阔博大,不再为凡情琐事而烦恼。读人文历史,了解人类生息脉络,以古为镜,情怀变得通达淡定。读励志书籍,看贤达人士如何面对困难,走过坎坷,增加心灵的力量,增强抗击疾病的意志和信心。


读书是摆脱孤寂的良方。有病在身,静养最重要。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从常人的喧闹环境,一下子换成一个清净环境,一个人默默地与疾病抗争,少不了有孤寂难耐的感觉。怎么度过这段时间,以我的经验,书是最好的伴侣。一册喜欢的书在手,投入地读进去,不知不觉中会忘了疾病,忘了痛苦,忘了时间,忘了烦恼。准备几本喜欢的书,调理养病中,有书香养心,身心会变得宁静而轻快,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与书相拥,人会走进一个清纯简单的世界。


就如伊萨克·巴罗所说,一个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和一个温婉的安慰者。

博尔赫斯说,我心中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想说,病中与书相伴,心尤如走入天堂,步入一段轻松愉悦的旅程,这于疗治疾病,是最好的打开方式了。

病中勿离书,生命不言败。


文中图片与内容无关,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