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杭州:放鹤亭及林和靖


放鹤亭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东北麓,是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

放鹤亭平台宽阔,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栏杆精巧,面临西湖。放鹤亭为三开间重里檐歇山顶十六柱木结构方亭。亭内悬康熙御题"放鹤亭"牌匾。有联:“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而林则徐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心不胜揣摩。

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一块,面朝东北,长方形,通高2.4米,宽2.94米。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碑文取自南北朝鲍照作的《舞鹤赋》,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迹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至此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迹所书,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之印。

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

放鹤亭一带是西湖孤山赏梅胜地,左右已广植腊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桥堍。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诗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也不出仕,平时除了作诗绘画外,喜欢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他死后便葬在孤山北麓。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悲鸣而死,人们将它葬于墓侧,取名鹤冢。

林和靖活着时名气很大,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还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问;死后,宋仁宗赵祯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

现在的孤山,已成为西湖游客必到的胜地,虽然人们已不再著意于赏梅观鹤,但却都要到放鹤亭来看看风景,看看这位首先开发了孤山的一代名士。

声明:文字和图片皆从网上下载整理。若有异议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