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自己童年被性侵的人,“怎么现在才说?”

文章选自公众号暴走漫画



随着“鲍某明”事件的不断发酵

果不其然,那些我们想象过会出现的声音先后出现了

仙人跳、缺爱、忘年恋、故事会人格、勾引求爱不成反目成仇

言之凿凿的给受害者戴上“童养媳”帽子的ta们,似乎从这个女孩13岁那年起便亲眼看见这5年来她是如何与鲍某明相识相恋的

更有甚者,说女孩是找了个便宜爹,两人是包养与被包养关系,女孩谈分手不成想敲一笔大的



说真的,这些所谓“反转”,早在事情爆出时我们就想过会出现,只是没想到它来的这么令人恶心

在每一个性侵事件中,受害者有罪论似乎永远都不会缺席

ta们抓着那微小的、甚至杜撰的细节,极力去证明被害者与施暴者之间存在着情感纠纷

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有很多自诩懂道理、不偏颇的人,站在他所谓客观的角度,指责鲍某明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的同时

也要以一种“独我能窥见内幕”的姿态,质疑女孩:

“她妈妈很有问题?应该不止这么简单”

“看聊天记录两人关系蛮好的,自愿也说不定”

“事发这么久了,怎么现在才说?值得推敲”



两人关系蛮好的、估计有内幕、可能是自愿的……

对此,26万网友们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不是自愿的

12日,网友@贴着创可贴的太史毛球 分享了自己7岁时遭遇17岁表哥性侵后的一系列心路历程,大声喊出我们不是自愿的!

截至目前获得了26万转发,78万点赞,以及5万多评论

据这位网友介绍,自己7岁时,被17岁的表哥用“做游戏”的名义欺骗,进行多次性侵

然而,7岁的小女孩对性并没有概念,甚至还跟表哥玩得很开心


等到明白了这一切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被侵犯了

可那时的她没有向任何人说出真相,反而故意去“亲近”表哥

和他身体接触,当着大人的面钻他的被窝,甚至一度对他产生了奇特的依恋

直到被母亲发现并严厉制止


自己当时不敢说,也害怕说,是因为怕没有证据、说出来没人信、怕伤害家人、更怕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这位网友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著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的作家林奕含

该书讲述了美丽的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这也是林奕含的自身经历

13岁时,她被自己的补习班老师陈星诱奸,随后便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成长过程中曾3次试图自杀未果

最后,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位老师


2017年4月,林奕含被发现于自己的住处自杀身亡

可她是真的爱上了侵害自己的人吗?

她不过是在找寻一种让自己赖以存活的办法罢了

自我麻痹,制造幻境,假装没有被人侵犯过,一切都是自愿的,这样是不是就等于什么坏事都没有发生?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以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可这种疼痛,终其一生也没能摆脱

现实中,和她们一样的女孩,不在少数



那些本该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保护角色的长者,暗地里干尽龌龊至极的伤害之事


继父


姥爷


舅舅


补习班老师


爸爸的同事


被侵害者中,也不乏一些男孩子



在这些恶魔眼中,他们的举动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的“小趣味”

可被伤害的孩子们,却带着这种桎梏,在煎熬与折磨中长大


产生应激反应、不被朋友理解


陷入自我厌恶的漩涡无法自拔,每看一次相关报道,仿佛都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一次


尤其是那个人还是生活中时常会遇见的……


甚至生活在一起的



她们为什么不说

有数据显示,在2013年到2018年期间,光是媒体公开曝光过的性侵儿童案件就有2096起,受害人超过3924人

其中,将近7成是熟人作案

加害者不一定使用暴力,更多人是用一些诱骗、关爱、讨好的手段来对孩子进行心理操控

所以,看见网友们说出的这些深藏心底多年的秘密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年性侵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害者选择了隐忍

究其根本,可能在于ta们一开始,压根不知道自己被侵害

被邻居叔叔扒了裤子,他说这是因为叔叔亲近你

被一起玩耍的大哥哥用一个棒棒糖骗去亲了好几下,他说这是喜欢你的表现

被老师把手伸进衣服里了,他说这是在照顾表现好的同学

她们没有性的概念,即使感觉到被这样对待很不舒服,却也手足无措

“我什么都不懂,但他碰我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后知后觉,不懂得保护自己”


在未成年人性教育缺乏的大环境中,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和父母一同看电视,遇到亲热戏时,不是被支使去倒水,就是被叫去洗水果

幼时天真的和父母讨论班上哪个男同学喜欢哪个女同学,却被呵斥:

小孩子家家的,不准说这些!

哪怕已经长大成年,为性侵不公事件而发声,还要被教育:

身为女孩子,不要整天转发这种黄色的东西


向父母坦白自己曾被性侵的遭遇,被质疑:

你哥哥应该是亲了亲你而已吧


即使已经确认了被性侵的事实,甚至同样感同身受,也要息事宁人:

算了,都是亲戚


反抗,没有用,他喜欢你才亲你,亲戚之间是正常的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都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吗?

可能无外乎三种:

爸爸妈妈爱的结晶

捡来的

别人送的

那到底具体怎么来的?不知道!

“性” 从小在我身边都是羞耻的代名词,我们用掩盖的方式逃避这个本该积极面对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家长在面对孩子时,谈性色变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要与性有关,便是不健康、淫秽色情

哪怕是老师,对生理教育亦抱有“羞耻心”


生理课改成体育语文数学英语

生物课男女构造那一章,1分钟带过足矣

女生不知道从五六年级就应该开始穿背心,买卫生巾用黑色的袋子还要遮遮掩掩

不小心沾到裤子上凳子上也不吭声,等到放学最后一个走,怕被男同学笑话

美好的年纪,正常的生理现象,变成一种羞于启齿的难言之隐

以至于造成后来即使被侵害,也不敢声张,怕被嘲笑,怕别人不相信,怕父母丢人,更怕被身后的众人“荡妇羞辱”

即便到了性觉醒之后,也不是首先选择从加害者身上找问题

而是唾弃自己,觉得自己是脏孩子、坏孩子,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更加丧失向外界求助的勇气,随后一次又一次的被侵害

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性教育,不羞耻

我从来不觉得影视剧中一对适龄男女认为彼此亲一下就会怀孕这种情节会多有梗

反而,我觉得这是一种性教育缺失的悲哀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林奕含写了这么一个情节

思琪装作若无其事地跟妈妈说:“我们学校有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了。”

“谁?”

“不认识。”

妈妈:“小小年纪就那么骚

。”

思琪又问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你看啊,在相同故事中,长辈旷了性教育这一课,却还以为没开学

对于孩子的求助,就这样忽视了

试想想看,倘若所有的未成年性侵案件,我们都能够回到悲剧发生的初始

假如那个孩子受到过足够的性教育,明白加害者在干什么,她会不会选择反抗?

假如父母没有谈性色变、羞耻教育,那个孩子在第一次被侵害后,她会不会选择向父母求助,避免二次侵害?

假如孩子大声的说出来了,父母长辈没有息事宁人,而是选择相信,她又会不会鼓起勇气追究加害者,而不是一味的厌恶自己?


事实证明,很多熟人作案的情况下,只要你出声,他会比你更害怕

性侵不存在“只是亲一下,碰一下,跟你玩一下而已”这些说辞

我们不能将它的边界模糊化,觉得被害人是在小题大作

因为你的退缩,是在为他的得寸进尺助力

但也请你明白 ,性侵害的发生,是因为有加害者的存在,跟受害者没有关系


我们无法控制加害者

但是我们可以保护自己以及身边的晚辈、女性不要成为潜在的被害者

不论女孩男孩,加强性教育,刻不容缓

告诉女孩子,小背心和小短裤的地方不能给别人摸,从幼儿园就要强调起

告诉男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认识到女生和自己存在性别的差异,并尊重她

性教育一点都不羞耻,它更不存在“太早”这一时间前提

因为罪犯从来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

同时,我也被那些勇敢发声的人所感动

正是因为她们敢于说出自己的遭遇,才给更多性侵被害者莫大的勇气

才能为“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架起一座桥梁

为众多未发声就被淹没的她们、众多煎熬着的她们、众多勇敢战斗的她们、

以及未遭遇此痛楚,幸免于难的她们……

点亮一盏明灯


说在最后:

其实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不好的言论

有的谴责说一个性侵事件被放大,搞的整个男性群体都被骂

有的抨击那些发声者,认为她们把男性都当作潜在的强奸犯,挑起性别对立

甚至还有人看到大家的发声,竟能说出“跟风、人均被性侵,也不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子”这种垃圾话

在此,我想说的是,喷也要用点脑子,谁会用被性侵这种事来跟风?

我认为,但凡一个正常的男性看到姑娘们的发声,第一反应都会是想去谴责这些恶魔之手

或会愤怒,或会感到不齿,最少,也该是无法苟同这些行为,并因同为男性而感到丢脸


发声者何错之有,她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遭遇讲出来了而已

如果你无法共情,至少做到不要冷眼和质疑

所以,男生们,别被个别智障言论挑起情绪,而忽略了事件本身

声援受害者也好,呼吁性教育也罢,做你们该做的!

你们也是“反性侵害”重要的一份子